计算第 3 年年末付息后每份可转债的底线价值,并判断投资者是否在第3 年年末将可转债转为普通股。
计算可转债的税前资本成本,判断发行方案是否可行,并简要说明理由。
如果预期下一年每股股利为 1.2 元,假设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甲公司拟采取修改票面利率的方案,计算使得筹资方案可行的票面利率区间。(票面利率需为整百分数,例如 5%。)

第 3 年年末每股股票价值= 1.14÷(9% - 4%)×(1 + 4%)3 = 25.65(元)
转换价值= 1 000÷25×25.65 = 1 026(元)
第 3 年年末纯债券价值= 1 000×5%×(P/A,6%,2)+ 1 000×(P/F,6%,2)
= 1 000×5%×1.833 4 + 1 000×0.89 = 981.67(元)
底线价值为纯债券价值和转换价值中较高者,所以底线价值为 1 026 元。
第 3 年年末的赎回价格为 1 020 元 / 份,小于底线价值,如果投资者不选择转股,将被发行公司以 1 020 元 / 份的价格赎回,所以投资者应该将可转债转为普通股。
设税前资本成本为 r,则:
1 000 = 1 000×5%×(P/A,r,3)+ 1 026×(P/F,r,3)
当 r = 5% 时:50×2.723 2 + 1 026×0.863 8 = 1 022.42(元)
当 r = 6% 时:50×2.673 + 1 026×0.839 6 = 995.08(元)
根据插值法:r =(1 000 - 1 022.42)÷(995.08 - 1 022.42)×(6% - 5%)+ 5%
解得:r = 5.82%
可转债的税前资本成本 5.82% 小于等风险的普通债券市场利率 6%,发行方案不可行。
税前股权资本成本= 9%÷(1 - 25%)= 12%
可转换债券的税前资本成本应处于 6% ~ 12% 之间。
第 3 年年末每股股票价值= 1.2÷(9% - 4%)×(1 + 4%)3 = 27(元)
转换价值= 1 000÷25×27 = 1 080(元)
设票面利率为 i,则:
当税前资本成本为 6% 时:
1 000 = 1 000×i×(P/A,6%,3)+ 1 080×(P/F,6%,3)
解得:i = 3.49%
当税前资本成本为 12% 时:
1 000 = 1 000×i×(P/A,12%,3)+ 1 080×(P/F,12%,3)
解得:i = 9.63%
由于票面利率需为整百分数,所以使筹资方案可行的票面利率区间为 4% ~ 9%。





设可转换债券的到期期限为 n,内含报酬率(即资本成本)为 r,则:
(1)如果可转换债券不转股,-发行价= 0,r =
- 1,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票面利率增加,资本成本也增加,选项 A 当选。由于债券可以折价、平价或者溢价发行,需分情况分析到期期限对资本成本的影响:
①假设平价发行,面值 1 000 元,票面利率 8%:
期限 1 年,1 000 =(1 000 + 1 000×8%)÷(1 + r),解得:r = 8%;
期限 2 年,1 000 =(1 000 + 1 000×8%×2)÷(1 + r)2,解得:r = 7.7%。
由此看出,到期期限延长,平价发行的可转换债券的资本成本是下降的。
②假设溢价发行,面值 1 000 元,票面利率 8%,发行价格 1 060 元:
期限 1 年,1 060 =(1 000 + 1 000×8%)÷(1 + r),解得:r = 1.89%;
期限 2 年,1 060 =(1 000 + 1 000×8%×2)÷(1 + r)2,解得:r = 4.61%。
由此看出,到期期限延长,溢价发行的可转换债券的资本成本是提高的。
③假设折价发行,面值 1 000 元,票面利率 8%,发行价格 960 元:
期限 1 年,960 =(1 000 + 1 000×8%)÷(1 + r),解得:r = 12.5%;
期限 2 年,960 =(1 000 + 1 000×8%×2)÷(1 + r)2,解得:r = 9.92%。
由此看出,到期期限延长,折价发行的可转换债券的资本成本是下降的。故:延长到期期限,对该可转换债券资本成本的影响是不确定的,选项 B 不当选。
(2)如果可转换债券转股,-发行价= 0,
- 1,随着转换比率增加,资本成本增加,选项 C 当选。转换比率=面值 ÷ 转股价格,随着转股价格提高,转换比率降低,资本成本降低,选项 D 不当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