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股除权参考价=(2 500 000×16 + 2 500 000×3÷10×14.7)÷(2 500 000 + 2 500 000×3÷10)= 15.7(元 / 股)
或:配股除权参考价=(16 + 14.7×3÷10)÷(1 + 3÷10)= 15.7(元 / 股)
每份配股权的价值=(15.7 - 14.7)÷(10÷3)= 0.3(元 / 份)
配股后股东财富的变化= 10 000×(1 + 3÷10)×15.7 - 10 000×16 - 10 000×3÷10×14.7 = 0(元)
该股东参与配股后股东财富没有发生变化。
配股除权参考价=(2 500 000×16 + 2 500 000×3÷10×80%×14.7)÷(2 500 000 +2 500 000×3÷10×80%)= 15.75(元 / 股)
或:配股除权参考价=(16 + 14.7×3÷10×80%)÷(1 + 3÷10×80%)= 15.75(元 / 股)
配股后股东财富的变化= 10 000×(1 + 3÷10)×15.75 - 10 000×16 - 10 000×3÷10×14.7 = 650(元)
该股东参与配股后股东财富增加 650 元。

①认股权证是公司向股东发放的一种凭证,授权其持有者在一个特定期间以特定价格购买特定数量的公司股票。
②“分离型”附认股权证债券指认股权证与公司债券可以分开,单独在流通市场上自由买卖。
③附认股权证债券筹资的主要优点有:
a. 发行附认股权证债券可以起到一次发行、二次筹资的作用,而且可以有效降低筹资成本。
b. 发行附认股权证债券,是以潜在的股权稀释为代价换取较低的利息。
附认股权证债券筹资的主要缺点有:
a. 灵活性较差。相对于可转换债券,发行人一直都有偿还本息的义务,因无赎回和强制转股条款,从而在市场利率大幅降低时,发行人需要承担一定的机会成本。
b. 附认股权证债券的发行者,主要目的是发行债券而不是股票,是为了发债而附带期权。如果将来公司发展良好,股票价格会大大超过执行价格,原有股东会蒙受较大损失。
c. 附认股权证债券的承销费用通常高于债务筹资。
第 5 年年末股票价值= 63 000÷(1 + 10.5%)+ 66 000÷(10.5% - 5%)÷(1 + 10.5%)
= 1 142 986.43(万元)
第 5 年年末股票每股价值= 1 142 986.43÷20 000 = 57.15(元)
每份债券所附认股权证的行权净流入=(57.15 - 55)×50 = 107.5(元)
设附认股权证债券的税前资本成本为 i,则有:
1 000 = 60×(P/A,i,10)+ 1 000×(P/F,i,10)+ 107.5×(P/F,i,5)
当 i = 7% 时:60×7.023 6 + 1 000×0.508 3 + 107.5×0.713 = 1 006.36(元)
当 i = 8% 时:60×6.710 1 + 1 000×0.463 2 + 107.5×0.680 6 = 938.97(元)
根据插值法:i =(1 000 - 1 006.36)÷(938.97 - 1 006.36)×(8% - 7%)+ 7%
解得:i = 7.09%
因为“分离型”附认股权证债券的税前资本成本(7.09%)小于等风险普通债券市场利率(8%),所以该筹资方案不合理。税前股权资本成本= 10.5%÷(1 - 25%)= 14%,附认股权证债券的税前资本成本应介于 8% ~ 14% 之间。
设票面利率为 r,则:
当税前资本成本为 8% 时:
1 000 = 1 000×r×(P/A,8%,10)+ 1 000×(P/F,8%,10)+ 107.5×(P/F,8%,5)
解得:r = 6.91%
当税前资本成本为 14% 时:
1 000 = 1 000×r×(P/A,14%,10)+ 1 000×(P/F,14%,10)+ 107.5×(P/F,14%,5)
解得:r = 12.93%
所以票面利率的合理区间为 6.91% ~ 12.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