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题考查工伤保险待遇。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十级伤残的,均可享受本人月工资数倍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伤残级别 | 伤残补助金标准 | 伤残津贴标准 | 本人工资 |
一级伤残 | 27个月的本人工资 | 本人工资的90% | 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 |
二级伤残 | 25个月的本人工资 | 本人工资的85% | |
三级伤残 | 23个月的本人工资 | 本人工资的80% | |
四级伤残 | 21个月的本人工资 | 本人工资的75% | |
五级伤残 | 18个月的本人工资 | 本人工资的70% | |
六级伤残 | 16个月的本人工资 | 本人工资的60% | |
七级伤残 | 13个月的本人工资 | —— | |
八级伤残 | 11个月的本人工资 | —— | |
九级伤残 | 9个月的本人工资 | —— | |
十级伤残 | 7个月的本人工资 | —— |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

本题考查成就测试。
成就测试和认知能力测试类似,其测试的对象也属于认知性特质,所要测试的是一个人在与环境相互影响中发展出来的能力。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C。

本题考查绩效评价。
【选项A错误】晕轮效应是指对一个人进行评价时,往往会因为对他的某一特质强烈而清晰的感知,而掩盖了他其他方面的品质。
【选项B错误】盲点效应是指评价者难以发现员工身上存在的与自身相似的缺点和不足。
【选项D错误】近因效应是指最近或者最终的印象往往是最强烈的,可以冲淡之前产生的各种因素。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C。

本题考查劳动关系的概念。
【选项D错误】工资是连接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最基本的要素。劳动关系的合作,即劳资两利是劳动关系调整的目标。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D。

本题考查教育投资的收益估计及高等教育的信号模型。
一个在从事高技能工作方面有优势的人,可能在从事低技能工作方面反而能力不足。换言之,上大学的人之所以选择上大学,是因为他们不得不去上大学,因为如果他们不上大学,而是在高中毕业之后就去工作的话,他们所得到的工资性报酬可能还不如那些实际没有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反过来说,那些实际没有上大学的人作出不上大学的选择也是很明智的,因为他们即使上了大学,所获得的终身工资性报酬也不大可能像实际上大学的那些人那样多。因此,这里所谓的选择性就是指受教育者的自我选择性,即一个人是否选择接受高等教育,实际是当事人及其家庭根据自己的能力状况所作出的一种理性选择。选择性偏差是指一方面高估了那些实际没有上大学的人因为没上大学而放弃的收益,另一方面又低估了大学毕业生们从上大学中实际获得的收益。在进行受教育年限以及职业选择时,遵循比较优势的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

本题考查解除与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属于“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
(1)劳动者仍在原工作场所、工作岗位工作,劳动合同主体由原用人单位变更为新用人单位;【选项A】
(2)用人单位以组织委派或任命形式对劳动者进行工作调动;【选项B】
(3)因用人单位合并、分立等原因导致劳动者工作调动;【选项C】
(4)用人单位及其关联企业与劳动者轮流订立劳动合同;【选项E】
(5)其他合理情形。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B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