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单选题]根据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意思表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本题来源:第二章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点击去做题


答案解析
答案:
A
答案解析:(1)选项B: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2)选项C: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分为对话的意思表示和非对话的意思表示;(3)选项D:以公告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公告发布时生效。
立即查看答案


拓展练习
第1题
[单选题]甲是乙公司采购员,已离职。丙公司是乙公司的客户,已被告知甲离职的事实,但当甲持乙公司盖章的空白合同书,以乙公司名义与丙公司洽购100吨白糖时,丙公司仍与其签订了买卖合同。根据代理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答案解析
答案:
A
答案解析:
(1)选项AB:甲的行为构成狭义的无权代理(由于丙公司已被告知甲离职的事实,谈不上表见代理的问题),该买卖合同的效力待定(而非无效合同);(2)选项C:只有善意相对人才享有撤销权,由于丙公司已经知道甲离职的事实,并非善意相对人,丙公司不能行使撤销权;(3)选项D: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 视为拒绝追认,合同无效。
点此查看答案


第2题
[单选题]根据诉讼时效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诉讼时效中断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答案解析
答案:
B
答案解析:(1)选项A:权利人对同一债权的部分债权(8万元)主张权利,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及于剩余债权(2万元),但权利人明确表示放弃剩余债权的情形除外;(2)选项B:对于连带债权人、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由, 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权人、连带债务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3)选项C: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的,应当认定对债权人的债权和债务人的债权均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4)选项D:债权转让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权转让通知“到达”债务人之日起中断。
点此查看答案


第3题
[单选题]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民事法律行为中的处分行为的是( )。答案解析
答案:
B
答案解析:
处分行为,是指直接导致权利发生变动的民事法律行为。(1)签订租赁合同与买卖合同属于负担行为,选项AC不当选。(2)所有权转让是处分行为,选项B当选。(3)拆除房屋,属于事实行为,非法律行为,选项D不当选。
点此查看答案


第4题
[单选题]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传达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答案解析
答案:
D
答案解析:(1)选项AC:传达的任务是忠实传递委托人的意思表示,传达人自己不进行意思表示,也不需要具有民事行为能力;(2)选项BD:传达是将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忠实地转述给对方当事人的行为,单方意思表示可以传达,身份行为也可以借助传达人传递意思表示;故AB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点此查看答案


第5题
[单选题]根据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有偿民事法律行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答案解析
答案:
B
答案解析:
(1)选项A:有偿法律行为显失公平时,受损害方有权请求撤销该行为;而无偿民事法律行为则不存在显失公平的问题。(2)选项B:有偿民事法律行为的民事责任要重于无偿民事法律行为,如买卖合同中的出卖人应当对买卖标的物的瑕疵承担违约责任;而赠与合同中的赠与人原则上不对赠与物的瑕疵承担责任。(3)选项C:有偿民事法律行为,只有在债务人的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的情况下,债权人才可以主张债权人的撤销权;而无偿民事法律行为,则不用考虑当事人的主观意图就可以主张债权人的撤销权。(4)选项D:是否采用法定的形式才能成立,与有偿还是无偿无关,与该行为属于要式还是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有关。
点此查看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