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7年)甲公司是一家蔗糖生产企业,每年12月份编制下一年各季度的现金预算。2017年末,甲公司编制2018年预算的相关资料如下:(1)该公司只生产一种1千克装的白砂糖。由于作为原料的甘蔗有季节性,采购、生产只在第一、四季度进行,但销售全年发生。(2)销售收入预计:第一季度1500万元,第二季度750万元,第三季度750万元,第四季度1500万元。所有销售均为赊销。每季度赊销款的2/3当季收回,另外1/3下一季度收回,应收账款年初余额500万元,预计可在第一季度收回。(3)原料采购预计:甘蔗全年原料采购预计支出800万元;第一季度预付原料采购款的50%,第四季度收储原料并支付剩余的50%尾款。(4)付现费用预计:直接人工费用第一、四季度均为700万元;制造费用第一、四季度均为500万元;第二、三季度不进行生产,不发生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销售和管理费用第一季度100万元、第二季度50万元、第三季度50万元、第四季度100万元。直接人工费用、制造费用、销售和管理费用,均于当季支付。全年所得税费用200万元,分4个季度预交,每季度支付50万元。(5)公司计划在下半年安装两条新生产线,第三、四季度分别支付设备及安装款400万元、200万元。(6)2017年末,公司有现金12万元,没有短期投资。为应对季节生产所需的大量资金,2017年末公司从银行借入短期借款255万元。除该短期借款外,公司没有其他负债。 公司根据下季度现金净需求额外加10万元浮动额确定季末最低现金余额,如下季度现金净需求额为负,则最低现金金额为10万元。若实际现金低于最低现金余额时,如果有短期投资,先变卖短期投资,变卖后仍不足时,再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超过最低现金余额时,如果有短期借款,先偿还短期借款,仍有剩余时,再进行短期投资。借款、偿还借款、投资和收回投资,数额均为5万元的倍数,均在季度末发生。短期借款年利率为8%,每季度末付息一次;短期投资年报酬率为4%,每季度末结算一次。假设不考虑借款和投资的交易费用。(7)为简化计算,假设2019年第一季度的预计销售收入、原料采购及付现费用与2018年第一季度相同。(2017年)甲公司是一家蔗糖生产企业,每年12月份编制下一年各季度的现金预算。2017年末,甲公司编制2018年预算的相关资料如下:(1)该公司只生产一种1千克装的白砂糖。由于作为原料的甘蔗有季节性,采购、生产只在第一、四季度进行,但销售全年发生。(2)销售收入预计:第一季度1500万元,第二季度750万元,第三季度750万元,第四季度1500万元。所有销售均为赊销。每季度赊销款的2/3当季收回,另外1/3下一季度收回,应收账款年初余额500万元,预计可在第一季度收回。(3)原料采购预计:甘蔗全年原料采购预计支出800万元;第一季度预付原料采购款的50%,第四季度收储原料并支付剩余的50%尾款。(4)付现费用预计:直接人工费用第一、四季度均为700万元;制造费用第一、四季度均为500万元;第二、三季度不进行生产,不发生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销售和管理费用第一季度100万元、第二季度50万元、第三季度50万元、第四季度100万元。直接人工费用、制造费用、销售和管理费用,均于当季支付。全年所得税费用200万元,分4个季度预交,每季度支付50万元。(5)公司计划在下半年安装两条新生产线,第三、四季度分别支付设备及安装款400万元、200万元。(6)2017年末,公司有现金12万元,没有短期投资。为应对季节生产所需的大量资金,2017年末公司从银行借入短期借款255万元。除该短期借款外,公司没有其他负债。 公司根据下季度现金净需求额外加10万元浮动额确定季末最低现金余额,如下季度现金净需求额为负,则最低现金金额为10万元。若实际现金低于最低现金余额时,如果有短期投资,先变卖短期投资,变卖后仍不足时,再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超过最低现金余额时,如果有短期借款,先偿还短期借款,仍有剩余时,再进行短期投资。借款、偿还借款、投资和收回投资,数额均为5万元的倍数,均在季度末发生。短期借款年利率为8%,每季度末付息一次;短期投资年报酬率为4%,每季度末结算一次。假设不考虑借款和投资的交易费用。(7)为简化计算,假设2019年第一季度的预计销售收入、原料采购及付现费用与2018年第一季度相同。
根据上述资料,编制公司现金预算(结果填入下方表格中,不用列出计算过程)。
现金预算
单位:万元
季度
一
二
三
四
合计
期初现金余额
现金收入:
本期销售本期收款
上期销售本期收款
现金收入合计
现金支出:
原料采购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销售与管理费用
所得税费用
设备购置与安装
现金支出合计
向银行借款
归还银行借款
支付借款利息
短期投资
收回短期投资
获取投资报酬
期末现金余额
现金预算
单位:万元
季度
一
二
三
四
合计
期初现金余额
267
11.9
11.8
713.2
267
现金收入:
本期销售本期收款
1000
500
500
1000
3000
上期销售本期收款
500
500
250
250
1500
现金收入合计
1500
1000
750
1250
4500
现金支出:
原料采购
400
0
0
400
800
直接人工
700
0
0
700
1400
制造费用
500
0
0
500
1000
销售与管理费用
100
50
50
100
300
所得税费用
50
50
50
50
200
设备购置与安装
0
0
400
200
600
现金支出合计
1750
100
500
1950
4300
向银行借款
0
0
0
55
55
归还银行借款
0
255
0
0
255
支付借款利息
5.1
5.1
0
0
10.2
短期投资
0
640
0
0
640
收回短期投资
0
0
445
195
640
获取投资报酬
0
0
6.4
1.95
8.35
期末现金余额
11.9
11.8
713.2
265.15
265.15
计算说明:
2018年第一季度现金净需求额=1750-1500=250(万元),为正数,即2017年第四季度期末现金余额(年末余额)需大于等于250+10=260(万元)。期初公司有现金12万元,借款260-12=248(万元),也就是留出来250万元就够用了,但是现在题中给出的条件是留出了255万元,可见留出了利息5.1万元。暗示每季度借款时,要将下季度需要偿还的借款利息考虑在内。
2018年第二季度现金净需求额=100-1000=-900(万元),为负数,即2018年第一季度期末现金余额需大于等于10万元。
2018年第三季度现金净需求额=500-750=-250(万元),为负数,即2018年第二季度期末现金余额需大于等于10万元。
2018年第四季度现金净需求额=1950-1250=700(万元),为正数,即2018年第三季度期末现金余额需大于等于700+10=710(万元)。
2019年第一季度现金净需求额=1750-1500=250(万元),为正数,即2018年第四季度期末现金余额需大于等于250+10=260(万元)。
设2018年第二季度的短期投资为X万元,则11.9+1000-100-255-5.1-X ≥ 10,解得:X≤641.8(万元),题中给出“借款、偿还借款、投资和收回投资,数额均为5万元的倍数”,因此X取640万元。
设2018年第三季度的收回短期投资为Y万元,则11.8+750-500+Y+640×4%/4≥710,解得:Y≥441.8(万元),因此Y取445万元。
提示:2018年第四季度银行借款应将2019年第一季度支付的借款利息考虑在内。
设2018年第四季度借款额为Z,同时考虑其利息Z×8%/4=2%Z,713.2+1250-1950+Z-2%Z+195+1.95≥260,Z≥50.87(万元),由于数额为5万元的整数倍,即Z为55(万元)。
查看答案 - 格明公司甲车间采用滚动预算方法编制制造费用预算。已知2025年分季度的制造费用预算如下(其中间接材料费用忽略不计):2025年全年制造费用预算 单位:元项目2025年度合计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直接人工预算总工时(小时)1140012060123601260048420变动制造费用: 间接人工费用50160530645438455440213048 水电与维修费用41040434164449645360174312变动制造费用小计912009648098880100800387360固定制造费用: 设备租金38600386003860038600154400 管理人员工资1740017400174001740069600固定制造费用小计56000560005600056000224000制造费用合计1472001524801548801568006113602025年3月31日公司在编制2025年第二季度至2026年第一季度滚动预算时,发现未来的四个季度中将出现以下情况:(1)间接人工费用预算工时分配率将上涨50%;(2)原设备租赁合同到期,公司新签订的租赁合同中设备年租金将降低20%;(3)预计直接人工总工时见“2025年第二季度至2026年第一季度制造费用预算”表。假定水电与维修费用预算工时分配率等其他条件不变。格明公司甲车间采用滚动预算方法编制制造费用预算。已知2025年分季度的制造费用预算如下(其中间接材料费用忽略不计):2025年全年制造费用预算 单位:元项目2025年度合计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直接人工预算总工时(小时)1140012060123601260048420变动制造费用: 间接人工费用50160530645438455440213048 水电与维修费用41040434164449645360174312变动制造费用小计912009648098880100800387360固定制造费用: 设备租金38600386003860038600154400 管理人员工资1740017400174001740069600固定制造费用小计56000560005600056000224000制造费用合计1472001524801548801568006113602025年3月31日公司在编制2025年第二季度至2026年第一季度滚动预算时,发现未来的四个季度中将出现以下情况:(1)间接人工费用预算工时分配率将上涨50%;(2)原设备租赁合同到期,公司新签订的租赁合同中设备年租金将降低20%;(3)预计直接人工总工时见“2025年第二季度至2026年第一季度制造费用预算”表。假定水电与维修费用预算工时分配率等其他条件不变。
以直接人工工时为分配标准,计算下一滚动期间的如下指标:①间接人工费用预算工时分配率;②水电与维修费用预算工时分配率。
根据有关资料计算下一滚动期间的如下指标:①间接人工费用总预算额;②每季度设备租金预算额。
计算填列下表中用字母表示的项目(可不列计算过程):
2025年第二季度至2026年第一季度制造费用预算
单位:元
项目
2025年度 2026年度
合计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第一季度
直接人工预算总工时(小时)
12100
×
×
11720
48420
变动制造费用:
间接人工费用
A
×
×
B
×
水电与维修费用
C
×
×
D
×
变动制造费用小计
×
×
×
×
493884
固定制造费用:
设备租金
E
×
×
×
×
管理人员工资
F
×
×
×
×
固定制造费用小计
×
×
×
×
×
制造费用合计
171700
×
×
×
687004
表内的“×”为省略的数值。
①间接人工费用预算工时分配率=(213048/48420)×(1+50%)=6.6(元/小时)
②水电与维修费用预算工时分配率=174312/48420=3.6(元/小时)
,①间接人工费用总预算额=48420×6.6=319572(元)
②每季度设备租金预算额=38600×(1-20%)=30880(元)
,2025年第二季度至2026年第一季度制造费用预算
单位:元
项目
2025年度 2026年度
合计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第一季度
直接人工预算总工时(小时)
12100
×
×
11720
48420
变动制造费用:
间接人工费用
79860
×
×
77352
×
水电与维修费用
43560
×
×
42192
×
变动制造费用小计
×
×
×
×
493884
固定制造费用:
设备租金
30880
×
×
×
×
管理人员工资
17400
×
×
×
×
固定制造费用小计
×
×
×
×
×
制造费用合计
171700
×
×
×
687004
计算说明:
A=6.6×12100=79860(元)
C=3.6×12100=43560(元)
B=6.6×11720=77352(元)
D=3.6×11720=42192(元)
E=30880(元)
F=17400(元)
查看答案 - E公司只产销一种甲产品,甲产品只消耗乙材料。2024年第四季度按定期预算法编制2025年的企业预算。相关资料如下:E公司只产销一种甲产品,甲产品只消耗乙材料。2024年第四季度按定期预算法编制2025年的企业预算。相关资料如下:分别计算E公司乙材料各季度预计采购金额。
计算E公司第一季度预计采购现金支出和第四季度末预计应付账款余额。
计算甲产品单位标准材料成本。
分别计算E公司第一季度甲产品消耗乙材料的成本差异、价格差异与数量差异。
第一季度预计采购金额=(3200×5+3200×5×10%-1600)×10=160000(元)
第二季度预计采购金额=(3200×5+3600×5×10%-3200×5×10%)×10=162000(元)
第三季度预计采购金额=(3600×5+4000×5×10%-3600×5×10%)×10=182000(元)
第四季度预计采购金额=(4000×5+2100-4000×5×10%)×10=201000(元)
,第一季度预计采购现金支出=160000×40%+80000=144000(元)
第四季度末预计应付账款余额=201000×60%=120600(元)
,乙材料定额单耗为5千克/件,即用量标准=5(千克/件),
乙材料计划单价为10元/千克,即价格标准=10(元/千克),
所以甲产品的单位标准材料成本=5×10=50(元/件)。
,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3400×5=17000(千克)
材料成本差异=20400×9-17000×10=13600(元)(U)
材料价格差异=(9-10)×20400=-20400(元)(F)
材料数量差异=10×(20400-17000)=34000(元)(U)
查看答案 - 甲公司是一家传统制造业上市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截至2024年年末,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为270万股,当前股价为100元/股,未发行优先股。甲公司是一家传统制造业上市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截至2024年年末,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为270万股,当前股价为100元/股,未发行优先股。根据资料一,用股权现金流量折现模型估算2024年末甲公司每股股权价值,并判断甲公司股价是否被低估(结果填入下方表格中,不用列出计算过程)。
根据资料三,计算甲公司新项目权益资本成本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根据资料二,计算甲公司2024~2029年新项目的现金净流量、净现值和动态回收期(计算结果填入下方表格中,不用列出计算过程),并判断该项目是否在财务方面具有可行性。
根据资料二,为分析未来不确定性对该项目净现值的影响,应用最大最小法计算单位变动制造成本的最大值,并应用敏感程度法计算净现值对单位变动制造成本的敏感系数。
阐述敏感性分析法的优缺点。
2024年末甲公司每股股权价值
单位:万元
项目
2024年末
2025年末
2026年末
税后经营净利润
3135
3291.75
3390.50
净经营资产
11600
12180
12545.40
净经营资产增加
—
580
365.40
实体现金流量
—
2711.75
3025.10
税后利息费用
292.50
307.13
316.34
净负债
5800
6090
6272.70
净负债增加
—
290
182.70
债务现金流量
—
17.13
133.64
股权现金流量
—
2694.62
2891.46
折现系数
1
0.8929
0.7972
详细预测期股权价值
4711.10(0.5分)
2406.03(0.5分)
2305.07(0.5分)
后续期股权价值
26380.27(0.5分)
股权价值
31091.37(0.5分)
每股股权价值
115.15(0.5分)
甲公司股票价值115.15元大于当前股价100元,股价被低估。(1分)
计算说明(部分):
后续期股权价值=2891.46×(1+3%)/(12%-3%)×0.7972=26380.27(万元)
,无风险报酬率=12%-2.5×4%=2%
β资产=2.5÷[1+(1-30%)×(60000-40000)÷40000]=1.85
β权益=1.85×[1+(1-25%)×1/1]=3.24
甲公司新项目权益资本成本=2%+3.24×4%=14.96%(1分)
甲公司新项目加权平均资本成本=14.96%×1/2+5.04%×1/2=10%(1分)
,甲公司2024~2029年新项目的净现值和动态回收期
单位:万元
项目
2024年末
2025年末
2026年末
2027年末
2028年末
2029年末
固定资产投资
-3000
无形资产投资
-500
固定资产折旧抵税
300
180
108
43.50
43.50
无形资产摊销抵税
25
25
25
25
25
税后大修理支出
-150
固定资产期末净流入
187.5
无形资产期末净流入
3.75
税后销售收入
5625
6187.5
6806.25
7486.88
8235.57
税后变动制造成本
-3750
-4125
-4537.5
-4991.25
-5490.38
税后固定制造费用
-150
-150
-150
-150
-150
税后付现销售和管理费用
-562.50
-618.75
-680.63
-748.69
-823.56
营运资本的垫支与收回
-400
400
现金流量
-3900
1487.5
1498.75
1571.12
1515.44
2431.38
折现率
1
0.9091
0.8264
0.7513
0.6830
0.6209
现值
-3900
(0.5分)
1352.29
(0.5分)
1238.57
(0.5分)
1180.38
(0.5分)
1035.05
(0.5分)
1509.64
(0.5分)
净现值
2415.93(0.5分)
动态回收期
3.12(0.5分)
净现值2415.93万元大于0,动态回收期3.12年小于项目运营期5年,该项目可行。(0.5分,判断可行即可得分)
计算说明(部分):
固定资产2025年折旧额=3000×2/5=1200(万元)
固定资产2026年折旧额=(3000-1200)×2/5=720(万元)
固定资产2027年折旧额=(3000-1200-720)×2/5=432(万元)
固定资产2028年、2029年折旧额=(3000-1200-720-432-3000×10%)/2=174(万元)
5年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3000×10%=300(万元)
固定资产变现现金流量=150-(150-300)×25%=187.5(万元)
无形资产变现现金流量=5-(5-0)×25%=3.75(万元)
动态回收期=3+(3900-1352.29-1238.57-1180.38)÷1035.05=3.12(年)
,①设单位变动制造成本的变动额为X,则:
2415.93=X×5×(1-25%)/(1+10%)+X×5×(1+10%)×(1-25%)/(1+10%)2+X×5×(1+10%)2×(1-25%)/(1+10%)3+X×5×(1+10%)3×(1-25%)/(1+10%)4+X×5×(1+10%)4×(1-25%)/(1+10%)5
2415.93=X×5×(1-25%)/(1+10%)×5
2415.93=17.05×X
解得:X=141.70(元)
故:单位变动制造成本的最大值=1000+141.70=1141.70(元)(1分)
②当单位变动制造成本取最大值,则:
单位变动制造成本变动百分比=141.70÷1000=14.17%
敏感系数=-100%÷14.17%=-7.06(1分)
,优点:计算过程简单,易于理解。(0.5分)
缺点:①在进行敏感分析时,只允许一个因素发生变动,而假设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但在现实世界中这些因素通常是相互关联的,会一起发生变动,只是变动的幅度不同。(0.5分)
②每次测算一个因素变化对目标变量的影响,可以提供一系列分析结果,但是没有给出每一个因素发生该变化的可能性。(0.5分)
查看答案 - (本小题9分)甲公司是一家制造企业,主要生产X、Y两种产品。公司只有一条生产线,按照客户订单要求分批组织生产,月末采用约当产量法(先进先出法)在月末在产品和完工产品之间分配生产成本。2025年6月X产品耗用原材料75000元,Y产品耗用原材料51300元,原材料成本在开工时一次投入,制造费用随加工进度陆续发生。由于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制造费用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甲公司采用作业成本法按实际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经分析,识别出三项作业:材料处理作业、加工制造作业、质量检验作业。有关资料如下:(1)甲公司本月生产资料(单位:件)。项目月初在产品本月投产本月完工月末在产品X产品500300025001000Y产品20025002000700(2)甲公司月初在产品成本资料(单位:元)。项目直接材料作业成本合计材料处理加工制造质量检验X产品12000200025000039000Y产品490010008000600019900(3)甲公司作业成本及其动因资料。作业名称作业成本(元)作业动因作业量合计X产品Y产品材料处理作业54000处理次数(次)181230加工制造作业141000机器工时(小时)300020005000质量检验作业105000检验次数(批次)201535合计300000————(4)月初月末X在产品均处于加工制造阶段,完工程度均为64%;月初月末Y在产品均处于质量检验阶段,完工程度均为50%。(本小题9分)甲公司是一家制造企业,主要生产X、Y两种产品。公司只有一条生产线,按照客户订单要求分批组织生产,月末采用约当产量法(先进先出法)在月末在产品和完工产品之间分配生产成本。2025年6月X产品耗用原材料75000元,Y产品耗用原材料51300元,原材料成本在开工时一次投入,制造费用随加工进度陆续发生。由于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制造费用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甲公司采用作业成本法按实际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经分析,识别出三项作业:材料处理作业、加工制造作业、质量检验作业。有关资料如下:(1)甲公司本月生产资料(单位:件)。项目月初在产品本月投产本月完工月末在产品X产品500300025001000Y产品20025002000700(2)甲公司月初在产品成本资料(单位:元)。项目直接材料作业成本合计材料处理加工制造质量检验X产品12000200025000039000Y产品490010008000600019900(3)甲公司作业成本及其动因资料。作业名称作业成本(元)作业动因作业量合计X产品Y产品材料处理作业54000处理次数(次)181230加工制造作业141000机器工时(小时)300020005000质量检验作业105000检验次数(批次)201535合计300000————(4)月初月末X在产品均处于加工制造阶段,完工程度均为64%;月初月末Y在产品均处于质量检验阶段,完工程度均为50%。编制甲公司作业成本分配表(结果填入下方表格中,不用列出计算过程)。
分别编制甲公司X产品和Y产品的成本计算单(结果填入下方表格中,不用列出计算过程)。
分析采用作业成本法的公司适用的条件。
甲公司作业成本分配表
,作业名称
作业成本(元)
作业分配率
X产品
Y产品
作业量
分配金额
作业量
分配金额
材料处理
54000
1800元/次
18次
32400
12次
21600
加工制造
141000
28.2元/小时
3000小时
84600
2000小时
56400
质量检验
105000
3000元/批次
20批次
60000
15批次
45000
合计
300000
—
—
177000(1分)
—
123000(1分)
X产品成本计算单
单位:元
项目
直接
材料
作业成本
合计
材料处理
加工制造
质量检验
月初在产品成本
12000
2000
25000
0
39000
本月生产费用
75000
32400
84600
60000
252000
合计
87000
34400
109600
60000
291000
月初在产品本月加工约当产量(件)
0
0
180
500
—
本月投入本月完工产品数量(件)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件)
1000
1000
640
0
—
分配率(元/件)
25
10.8
30
24
—
完工产品成本
62000
23600
90400
60000
236000
月末在产品成本
25000
10800
19200
0
55000
完工产品单位成本(元/件)
24.8
(0.5分)
9.44
(0.5分)
36.16
(0.5分)
24
(0.5分)
94.4
(0.5分)
计算说明(部分):
加工制造作业月初在产品本月加工约当产量=500×(1-64%)=180(件)
本月投入本月完工产品数量=2500-500=2000(件)
加工制造作业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1000×64%=640(件)
加工制造作业成本分配率=84600÷(180+2000+640)=30(元/件)
加工制造作业应分配的完工产品成本=30×(180+2000)+25000=90400(元)
加工制造作业应分配的月末在产品成本=30×640=19200(元)
加工制造作业单位成本=90400÷2500=36.16(元/件)
Y产品成本计算单
单位:元
项目
直接材料
作业成本
合计
材料处理
加工制造
质量检验
月初在产品成本
4900
1000
8000
6000
19900
本月生产费用
51300
21600
56400
45000
174300
合计
56200
22600
64400
51000
194200
月初在产品本月加工约当产量(件)
0
0
0
100
—
本月投入本月完工产品数量(件)
1800
1800
1800
1800
1800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件)
700
700
700
350
—
分配率(元/件)
20.52
8.64
22.56
20
—
完工产品成本
41836
16552
48608
44000
150996
月末在产品成本
14364
6048
15792
7000
43204
完工产品单位成本(元/件)
20.92
(0.5分)
8.28
(0.5分)
24.30
(0.5分)
22
(0.5分)
75.50
(0.5分)
计算说明(部分):
质量检验作业月初在产品本月加工约当产量=200×(1-50%)=100(件)
本月投入本月完工产品数量=2000-200=1800(件)
质量检验作业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700×50%=350(件)
质量检验作业成本分配率=45000÷(100+1800+350)=20(元/件)
质量检验作业应分配的完工产品成本=20×(100+1800)+6000=44000(元)
质量检验作业应分配的月末在产品成本=20×350=7000(元)
质量检验作业单位成本=44000÷2000=22(元/件)
,①从成本结构看,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0.5分)
②从产品品种看,产品多样性程度高。(0.5分)
③从外部环境看,公司面临的竞争激烈。(0.5分)
④从公司规模看,公司规模比较大。(0.5分)
查看答案 - (本小题9分)甲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当前股票市价为38元/股。市场现有以该股票为标的资产的欧式期权合约:看跌期权赋予持有人以40元/股卖出1股股票的权利,看涨期权则赋予以相同执行价买入1股股票的权利。两种期权合约期限均为6个月,且在存续期内甲公司不进行现金分红。根据市场预测,6个月后甲公司股价可能呈现两种走势:上涨至64元,或下跌至24元。当前年无风险利率为1.2%。(本小题9分)甲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当前股票市价为38元/股。市场现有以该股票为标的资产的欧式期权合约:看跌期权赋予持有人以40元/股卖出1股股票的权利,看涨期权则赋予以相同执行价买入1股股票的权利。两种期权合约期限均为6个月,且在存续期内甲公司不进行现金分红。根据市场预测,6个月后甲公司股价可能呈现两种走势:上涨至64元,或下跌至24元。当前年无风险利率为1.2%。
利用套期保值原理,计算该看涨期权的套期保值比率及期权价值。
利用看涨期权—看跌期权平价定理,计算该看跌期权的价值。
如果股票价格下跌至24元,分别计算采用抛补性看涨期权、保护性看跌期权、空头对敲和多头对敲组合策略的投资净损益。
如果股票价格上涨至64元,分别计算采用抛补性看涨期权、保护性看跌期权、空头对敲和多头对敲组合策略的投资净损益。
股价上行时期权到期日价值=64-40=24(元)
股价下行时期权到期日价值=0(元)
套期保值比率=(24-0)÷(64-24)=0.6(1分)
购买股票支出=0.6×38=22.8(元)
6个月的无风险利率=1.2%÷2=0.6%
看涨期权价值=22.8-(24×0.6-0)÷(1+0.6%)=8.49(元)(2分)
,根据看涨期权—看跌期权平价定理:8.49-看跌期权价值=38-40÷(1+0.6%)
看跌期权价值=8.49-38+40÷(1+0.6%)=10.25(元)(2分)
,抛补性看涨期权组合净损益=24-38+8.49=-5.51(元)(0.5分)
保护性看跌期权组合净损益=40-38-10.25=-8.25(元)(0.5分)
空头对敲组合净损益=8.49+10.25-(40-24)=2.74(元)(0.5分)
多头对敲组合净损益=40-24-8.49-10.25=-2.74(元)(0.5分)
或者:多头对敲组合净损益=-空头对敲组合的净损益=-2.74(元)
,抛补性看涨期权组合净损益=40-38+8.49=10.49(元)(0.5分)
保护性看跌期权组合净损益=64-38-10.25=15.75(元)(0.5分)
空头对敲组合净损益=8.49+10.25-(64-40)=-5.26(元)(0.5分)
多头对敲组合净损益=5.26(元)(0.5分)
或者:多头对敲组合净损益=-空头对敲组合净损益=5.26(元)
查看答案 - (本小题9分)甲公司是一家制造企业,以生产A产品为主,2024年10月生产能力为30000机器工时,A产品的标准成本资料如下:成本项目标准用量标准价格直接材料5千克/件6元/千克变动制造费用4小时/件15元/小时固定制造费用4小时/件10元/小时2024年10月甲公司生产A产品8000件,实际耗用材料42500千克,实际材料成本272000元;实际耗用机器工时35200小时,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492800元,固定制造费用316800元。甲公司月初无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本月销售A产品7000件,单价250元,发生固定销售费用总额200000元,变动销售费用4.8元/件,固定管理费用总额150000元。(本小题9分)甲公司是一家制造企业,以生产A产品为主,2024年10月生产能力为30000机器工时,A产品的标准成本资料如下:成本项目标准用量标准价格直接材料5千克/件6元/千克变动制造费用4小时/件15元/小时固定制造费用4小时/件10元/小时2024年10月甲公司生产A产品8000件,实际耗用材料42500千克,实际材料成本272000元;实际耗用机器工时35200小时,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492800元,固定制造费用316800元。甲公司月初无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本月销售A产品7000件,单价250元,发生固定销售费用总额200000元,变动销售费用4.8元/件,固定管理费用总额150000元。
计算直接材料、变动制造费用的价格差异、数量差异及总差异。
采用三因素分析法计算固定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闲置能力差异、效率差异及总差异。
分别计算A产品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的单位产品成本及息税前利润。
对比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下的当期利润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直接材料数量差异=(42500-8000×5)×6=15000(元)(0.5分)(U)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272000÷42500-6)×42500=17000(元)(0.5分)(U)
直接材料总差异=15000+17000=32000(元)(0.5分)(U)
变动制造费用数量差异=(35200-8000×4)×15=48000(元)(0.5分)(U)
变动制造费用价格差异=(492800÷35200-15)×35200=-35200(元)(0.5分)(F)
变动制造费用总差异=48000-35200=12800(元)(0.5分)(U)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316800-30000×10=16800(元)(0.5分)(U)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力差异=(30000-35200)×10=-52000(元)(0.5分)(F)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35200-8000×4)×10=32000(元)(0.5分)(U)
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16800-52000+32000=-3200(元)(0.5分)(F)
,完全成本法:
A产品单位成本=(272000+492800+316800)÷8000=135.2(元/件)(0.5分)
A产品息税前利润=7000×(250-135.2-4.8)-200000-150000=420000(元)(0.5分)
变动成本法:
A产品单位成本=(272000+492800)÷8000=95.6(元/件)(0.5分)
A产品息税前利润=7000×(250-95.6-4.8)-316800-200000-150000=380400(元)(0.5分)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利润差异=420000-380400=39600(元)(1分)
或者:
期末存货数量=8000-7000=1000(件)
单位固定制造费用=316800÷8000=39.6(元/件)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利润差异=期末存货数量×期末存货单位固定制造费用-期初存货数量×期初存货单位固定制造费用=1000×39.6-0=39600(元)
差异原因:完全成本法将固定制造费用分摊至产品成本,期末存货多吸收固定制造费用39600元。(1分)
查看答案 - (本小题9分)之了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公司近6年来风险特征没有发生重大变化。2025年初,财务人员为了测算公司的资本成本,需测算股票β系数,搜集了之了公司最近6年(2019年-2024年)的股票收益率资料(Y)以及A股大盘收益率资料(X)。(本小题9分)之了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公司近6年来风险特征没有发生重大变化。2025年初,财务人员为了测算公司的资本成本,需测算股票β系数,搜集了之了公司最近6年(2019年-2024年)的股票收益率资料(Y)以及A股大盘收益率资料(X)。分别采用线性回归法和定义法计算之了公司的股票β系数(计算结果保留4位小数,β系数保留2位小数)。(均值可直接写为“X拔”“Y拔”)
已知2018年末大盘股票指数为1900,2024年末大盘股票指数为3000,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市场股票平均收益率。
假设目前3年期政府债券到期收益率为2.4%,10年期政府债券到期收益率为3.2%,结合(1)、(2)的计算结果,计算甲公司普通股资本成本。
线性回归法
年度
甲股票报酬率(Yi)
市场报酬率(Xi)
Xi2
XiYi
1
18%
15%
0.0225
0.0270
2
-5%
-4%
0.0016
0.0020
3
27%
19%
0.0361
0.0513
4
-2%
-1%
0.0001
0.0002
5
10%
9%
0.0081
0.0090
6
12%
10%
0.0100
0.0120
合计
60%(0.5分)
48%(0.5分)
0.0784(0.5分)
0.1015(0.5分)
β系数
(6×0.1015-0.48×0.6)/(6×0.0784-0.48×0.48)=1.34(1分)
定义法
,年度
甲股票报酬率(Yi)
市场报酬率(Xi)
(Xi-
)×(Yi-
)
(Xi-
)2
1
18%
15%
0.0056
0.0049
2
-5%
-4%
0.0180
0.0144
3
27%
19%
0.0187
0.0121
4
-2%
-1%
0.0108
0.0081
5
10%
9%
0
0.0001
6
12%
10%
0.0004
0.0004
合计
60%
48%
0.0535(0.5分)
0.0400(0.5分)
平均数
10%(0.5分)
8%(0.5分)
-
-
β系数
0.0535/0.04=1.34(1分)
-
-
市场股票平均收益率=(3000/1900)(1/6)-1=7.91%(1分)
,应采用10年期的政府债券到期收益率3.2%作为无风险收益率。
甲公司普通股资本成本=3.2%+1.34×(7.91%-3.2%)=9.51%(2分)
查看答案 - 下列属于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相同点的有( )。下列属于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相同点的有( )。A.普通股股数均增加B.股东权益内部结构不变C.所有者权益总额不变D.股东持股比例不变股票股利与股票分割的相同点有:(1)普通股股数均增加。(2)资本结构均不变(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总额不变)。(3)如果市盈率不变,每股收益和每股市价均下降,每位股东所持有股票的市场价值总额均不变。(4)股东持股比例不变。发放股票股利会导致股东权益内部结构发生改变,选项B不当选。查看答案
- 小李在孩子6岁生日当日购买了一份教育年金产品,从现在开始每年生日当日(含本年)缴纳2万元,连续缴费10年,可在孩子18岁~21岁每年生日当日领取6万元。下列计算公式中正确的有( )。小李在孩子6岁生日当日购买了一份教育年金产品,从现在开始每年生日当日(含本年)缴纳2万元,连续缴费10年,可在孩子18岁~21岁每年生日当日领取6万元。下列计算公式中正确的有( )。A.小李支付年金的年金现值计算公式为P=2×(P/A,i,10)B.小李支付年金的年金现值计算公式为P=2×(P/A,i,10)×(1+i)C.小李领取年金的年金现值计算公式为P=6×(P/A,i,4)×(P/F,i,10)D.小李领取年金的年金现值计算公式为P=6×[(P/A,i,15)-(P/A,i,11)]每年年初支付的年金为预付年金,选项B当选。18岁开始领取的年金为递延年金,递延期为11年,选项D当选。查看答案
- 1
- 2
- 3
- 4
- 5
- 6
-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