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酌量性变动成本的发生额是由经理人员决定的。例如,按销售额一定的百分比开支的销售佣金、新产品研制费、技术转让费等。

下列有关本量利分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在横轴以销售额表示的边际贡献式本量利关系图中,变动成本线的斜率等于变动成本率,选项D当选。
【提示】变动成本线在基本的本量利关系图中,斜率为单位变动成本;正方形本量利关系图中,斜率为变动成本率。

东方公司本月发生固定成本24000元,该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销售单价120元,单位变动成本80元,本月计划销售量为1500件。
(1)计算本月的息税前利润。
(2)如果打算使本月的息税前利润提高25%,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假设采取某项措施时,其他的资料不变)
(1)本月的息税前利润=1500×(120-80)-24000=36000(元)
(2)若息税前利润提升25%,提高后的息税前利润为36000×(1+25%)=45000(元),可以从四个方面采取措施提高息税前利润:
①降低固定成本:
降低后的固定成本=1500×(120-80)-45000=15000(元),即固定成本降低(24000-15000)/24000=37.5%。
或:固定成本需降低=45000-36000=9000(元),降低后的固定成本=24000-9000=15000(元)
②提高销售单价:
提高后的单价=80+(24000+45000)/1500=126(元),即单价提高(126-120)/120=5%。
或:单价需提高=(45000-36000)/1500=6(元),提高后的单价=120+6=126(元)
③降低单位变动成本:
降低后的单位变动成本=120-(24000+45000)/1500=74(元),即单位变动成本降低(80-74)/80=7.5%。
或:单位变动成本需降低=6(元),降低后的单位变动成本=80-6=74(元)
④提高销售量:
提高后的销售量=(24000+45000)/(120-80)=1725(件),即销售量提高(1725-1500)/1500=15%。
销售量需提高=(45000-36000)/(120-80)=225(件),提高后的销售量=1500+225=1725(件)

如果企业采用变动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产品成本的计算范围是( )。(2011年)
变动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时,产品成本的计算范围只包括变动制造成本,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
【提示】注意与本量利分析中“变动成本”,及第16章定价决策中“变动成本加成法”的区别,两者都要考虑变动销售与管理费用。

甲公司机床维修费为半变动成本,机床运行100小时的维修费为250元,运行150小时的维修费为300元。机床运行时间为80小时时,维修费为( )元。(2014年)
设机床维修费固定成本为a,变动成本为b,则:根据250=a+100×b,300=a+150×b,解得:a=150,b=1,所以,机床运行时间为80小时时,维修费=150+80×1=23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