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进价成本。
【知识点拓展】
1.毛利率法(批发企业)
计算公式:
①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②销售净额 = 销售收入 - 销售退回 - 销售折让
③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④销售成本 = 销售净额 - 销售净额×毛利率
= 销售净额 ×(1-毛利率)
⑤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 + 本期购货成本 - 本期销售成本
2.售价金额核算法(零售企业)
计算公式:
①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总差价/总售价×100%
②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 本期商品销售收入 × 商品进销差价率
③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 = 本期商品销售收入 - 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④期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 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 + 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 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

小规模纳税人适用征收率,已经属于优惠税率,所以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均不得作为进项税额抵扣,应当计入存货成本。发生合理损耗不影响入账价值,但影响单位成本。该批材料入库的实际单位成本=(2 060×50+3 500+620)/(2 060-60)=53.56(元/公斤)。
【知识点拓展】
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其他成本。
[注意]
①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仅仅是增加存货的单位成本。
②商品流通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销售费用。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估计的相关税费后的金额。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当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时,企业应当按照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确认存货跌价损失。2021年3月31日该存货可变现净值=110-20-2=88(万元),其成本为100万元,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00-88=12(万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2
贷:存货跌价准备12
综上所述,选项D正确。
【知识点拓展】
1.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2.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1)当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时,企业应当按照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贷:存货跌价准备
(2)转回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时,按恢复增加的金额: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3)企业结转存货销售成本时,对于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应当一并结转。
借:主营业务成本等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等
[注意]
①“成本”指期末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
②可变现净值 = 存货的估计售价 - 进一步加工成本 - 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选项D,不是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而是存货期末计量的方法。
【知识点拓展】
在实际成本核算方式下,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4种:
1.个别计价法
(1)优点:成本计算准确。
(2)缺点:在存货收发频繁的情况下,发出存货成本分辨的工作量大。
(3)适用范围:一般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劳务,如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
2.先进先出法
(1)优点:可以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
(2)缺点:较烦琐,如果存货收发业务较多、且存货单价不稳定时,其工作量较大。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1)优点:计算简单,有利于简化成本计算工作。
(2)缺点:平时无法从账面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与控制。
(3)公式:
①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②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③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4.移动加权平均法
(1)优点: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计算的成本比较客观。
(2)缺点:计算工作量较大,对收发频繁的企业不适用。
(3)公式:
①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次进货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②本次发出存货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单位成本
③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注意]
①先进先出法: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会高估企业当期的利润和库存存货的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②计价方法一经选用,不得随意变更。

企业租入包装物支付的押金应计入其他应付款。( )
租入包装物支付的押金,通过“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
【知识点拓展】
1.其他应收款包括的主要内容:
(1)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如因企业财产等遭受意外损失而应向有关保险公司收取的赔款等;
(2)应收的出租包装物租金;
(3)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如为职工垫付的水电费等;
(4)存出保证金,如租入包装物支付的押金;
(5)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2.其他应付款包括的主要内容:
(1)应付短期租赁固定资产租金;
(2)应付低价值资产租赁的租金;
(3)租入包装物支付的租金;
(4)出租或出借包装物向客户收取的押金;
(5)存入保证金等。

该批原材料用于生产产品,因此,可变现净值用完工产品的预计售价-进一步加工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该批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150-15-5=130(万元),可变现净值高于存货的成本,因此,没发生减值。
【知识点拓展】
材料减值问题,需区分情况:
1.如果材料是直接出售,材料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材料可变现净值=材料的估计售价-材料出售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2.如果材料是用于生产产品,此时才需要看产品是否减值,产品未减值,则材料就没有减值,具体可分为:
(1)产品没有发生减值,材料按成本计量;
(2)产品发生减值,材料按可变现净值计量,材料可变现净值=产品估计售价-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产品出售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