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各项中,企业可以采用的发出存货成本计价方法有(    )。
  • A.先进先出法
  • B.移动加权平均法
  • C.个别计价法
  • D.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答案解析
答案: A,B,C
答案解析:

选项D,不是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而是存货期末计量的方法。


【知识点拓展】

在实际成本核算方式下,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4种:

1.个别计价法

1)优点:成本计算准确

2)缺点:在存货收发频繁的情况下,发出存货成本分辨的工作量大

3)适用范围:一般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劳务,如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

2.先进先出法

(1)优点:可以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

(2)缺点:较烦琐,如果存货收发业务较多、且存货单价不稳定时,其工作量较大。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1)优点:计算简单,有利于简化成本计算工作。

2)缺点:平时无法从账面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与控制。

3)公式:

①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②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③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4.移动加权平均法

1)优点: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计算的成本比较客观

2)缺点:计算工作量较大,对收发频繁的企业不适用。

3)公式:

①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次进货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②本次发出存货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单位成本

③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注意]

①先进先出法: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会高估企业当期的利润和库存存货的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②计价方法一经选用,不得随意变更。

立即查看答案
本题来源:第三章 第4节 存货
点击去做题
拓展练习
第1题
[单选题]A公司月初结存甲材料13吨,每吨单价8 290元,本月购入情况如下:3日购入5吨,单价8 800元;17日购入12吨,单价7 900元。本月领用情况如下:10日领用10吨;28日领用10吨。A公司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则A公司期末结存甲材料成本为(    )元。
  • A.81 126.70  
  • B.78 653.25
  • C.85 235.22
  • D.67 221.33
答案解析
答案: A
答案解析: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每次进货后均应计算一次单位成本,以新的单位成本核算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存货单位成本=(原有结存的存货成本+本次进货成本)÷(原有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3日购入后的平均单价=(13×8 290+5×8 800)÷(13+5)=8 431.67(元); 

10日领用10吨后结存成本=(18-10)×8 431.67=67 453.36(元); 

17日购入后的平均单价=[(18-10)×8 431.67+12×7 900]÷(8+12)=8 112.67(元);

月末结存甲材料数量=13+5+12-10-10=10(吨); 

月末结存甲材料成本=10×8 112.67=81 126.70(元)。


【知识点拓展】

移动加权平均法:

1)优点: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计算的成本比较客观

2)缺点:计算工作量较大,对收发频繁的企业不适用。

3)公式:

①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次进货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②本次发出存货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单位成本

③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点此查看答案
第2题
[单选题]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该企业因管理不善使一批库存材料被盗。该批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为40 000元,购买时支付的增值税为5 200元,应收保险公司赔偿21 000元。不考虑其他因素,该批被盗原材料形成的净损失为(    )元。
  • A.19 000
  • B.40 000
  • C.45 200
  • D.24 200
答案解析
答案: D
答案解析:

因管理不善造成的原材料盘亏,增值税进项税额需转出。会计处理如下:

批准处理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45 200

       贷:原材料4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5 200

批准处理后:

借:其他应收款21 000

       管理费用    24 2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45 200

被盗材料形成的净损失=40 000+5 200-21 000=24 200(元),选项D正确。



【知识点拓展】


[注意]

一般经营损失(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导致的存货盘亏或毁损,按规定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应当予以转出,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核算。

②因非常损失(如:自然灾害)导致的存货盘亏或毁损,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不需要转出。

③盘盈的固定资产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点此查看答案
第3题
[单选题]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3%。本月销售一批材料,价值5 926.85元(含增值税)。该批材料计划成本为4 200元,材料成本差异率为2%,该企业销售材料应确认的损益为(    )元。
  • A.961
  • B.1 045
  • C.1 642.85
  • D.1 726.85
答案解析
答案: A
答案解析: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含税售价需要作价税分离,不含税价款=含税价款/(1+适用税率)。所以销售材料应确认的其他业务收入=5 926.85÷(1+13%)=5 245(元);

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结转的其他业务成本应为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存货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1+材料成本差异率)=4 200×(1+2%)=4 284(元);

销售材料应确认的损益=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5 245- 4 284=961(元),选项A正确。


【知识点拓展】

1. 发出材料的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2.生产性企业销售材料,应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销售商品,应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

3.影响损益的科目主要有:“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处置损益”等。


[注意]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当按期(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计算。

点此查看答案
第4题
[判断题]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原材料,平时收到原材料时应按实际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领用或发出原材料时应按计划成本贷记“原材料”科目,期末再将发出材料和期末材料调整为实际成本。(    )
  • A.
  • B.
答案解析
答案: B
答案解析:

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时,材料的收入、发出、结存均按计划成本计价。月末计算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进行分摊,根据领用材料的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从而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知识点拓展】

企业日常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发出的存货成本应由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进行结转,按照所发出存货的用途,分别记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

点此查看答案
第5题
[判断题]企业采用计划成本对材料进行日常核算,应按月分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计算分摊。(    )
  • A.
  • B.
答案解析
答案: A
答案解析:

企业采用计划成本对材料进行日常核算,发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当按期(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计算。年度终了,企业应对材料成本差异率进行核实调整。


【知识点拓展】

企业日常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发出的存货成本应由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进行结转,按照所发出存货的用途,分别记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


[注意]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当按期(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计算。

点此查看答案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