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不定项选择题]当间接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大时,采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可能导致的结果有(  )。
  • A.夸大低产量产品的成本
  • B.夸大高产量产品的成本
  • C.缩小高产量产品的成本
  • D.缩小低产量产品的成本
本题来源:第十四章 奇兵制胜(制胜好题) 点击去做题
答案解析
答案: B,D
答案解析: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采用以产量为基础的单一分配标准分配制造费用,会扭曲产品成本,产量高的产品承担了更高的间接成本,产量低的产品承担了更少的间接成本。因此,当间接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大时,采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可能夸大高产量产品的成本,缩小低产量产品的成本。选项 B、D 当选。
立即查看答案
立即咨询
拓展练习
第1题
答案解析
答案: B
答案解析:本月产品加工作业的预算成本= 18 + 32 = 50(万元),产品加工成本差异率=(47.5 -50)÷50×100% = -5%,A 产品的实际加工成本= 18×(1 - 5%)= 17.1(万元)。
点此查看答案
第2题
答案解析
答案: A,B,C
答案解析:作业成本法认为,将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有三种不同的形式:成本追溯、动因分配和成本分摊。
点此查看答案
第3题
[不定项选择题]甲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品种繁多,间接成本比重较高,成本会计人员试图推动该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下列理由中适合用于说服管理层的有(  )。
  • A.使用作业成本信息有利于价值链分析
  • B.通过作业管理可以提高成本控制水平
  • C.使用作业成本法可提高成本分配的准确性
  • D.使用作业成本信息可以提高经营决策质量
答案解析
答案: A,B,C,D
答案解析:作业成本法与价值链分析概念一致,可以为其提供信息支持,进而满足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选项 A 当选。作业成本法能够从成本动因上改进成本控制,消除非增值作业、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选项 B 当选。作业成本法减少了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所提供的信息对于决策的误导,使得成本计算更加准确,选项 C 当选。准确的成本信息,可以提高经营决策的质量,包括定价决策、扩大生产规模、放弃产品线等经营决策,选项 D 当选。
点此查看答案
第4题
答案解析
答案: B,C
答案解析:生产维持级作业,是指服务于整个工厂的作业,例如,工厂保安、维修、行政管理、保险、财产税等,选项 B、C 当选。选项 A 属于品种级作业,选项 D 可能属于批次级作业,也可能属于单位级作业。
点此查看答案
第5题
答案解析
[要求1]
答案解析:

X 产品直接人工工时= 2×3 000 = 6 000(小时)

Y 产品直接人工工时= 1.5×6 000 = 9 000(小时)

制造费用分配率= 1 800 000÷(6 000 + 9 000)= 120(元 / 小时)

X 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120×6 000 = 720 000(元)

X 产品的单位制造费用= 720 000÷3 000 = 240(元 / 个)

X 产品的单位成本= 60 + 2×50 + 240 = 400(元 / 个)

Y 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120×9 000 = 1 080 000(元)

Y 产品的单位制造费用= 1 080 000÷6 000 = 180(元 / 个)

Y 产品的单位成本= 50 + 1.5×30 + 180 = 275(元 / 个)

[要求2]
答案解析:

①材料检查作业成本分配率= 300 000÷15 000 = 20(元 / 千克)

X 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检查作业成本= 20×9 000 = 180 000(元)

Y 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检查作业成本= 20×6 000 = 120 000(元)

②设备调控作业成本分配率= 200 000÷40 = 5 000(元 / 次)

X 产品应分配的设备调控作业成本= 5 000×30 = 150 000(元)

Y 产品应分配的设备调控作业成本= 5 000×10 = 50 000(元)

③机器运行作业成本分配率= 1 000 000÷25 000 = 40(元 / 小时)

X 产品应分配的机器运行作业成本= 40×10 000 = 400 000(元)

Y 产品应分配的机器运行作业成本= 40×15 000 = 600 000(元)

④成品检验作业成本分配率= 300 000÷3 000 = 100(元 / 分钟)

X 产品应分配的成品检验作业成本= 100×1 500 = 150 000(元)

Y 产品应分配的成品检验作业成本= 100×1 500 = 150 000(元)

⑤ X 产品应分配的作业成本总额= 180 000 + 150 000 + 400 000 + 150 000 = 880 000(元)

X 产品单位作业成本= 880 000÷3 000 = 293.33(元 / 个)

X 产品单位成本= 60 + 2×50 + 293.33 = 453.33(元 / 个)

Y 产品应分配的作业成本总额= 120 000 + 50 000 + 600 000 + 150 000 = 920 000(元)

Y 产品单位作业成本= 920 000÷6 000 = 153.33(元 / 个)

Y 产品的单位成本= 50 + 1.5×30 + 153.33 = 248.33(元 / 个)

[要求3]
答案解析: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采用以产量为基础的单一分配标准分配制造费用,会扭曲产品成本,导致夸大高产量产品成本,缩小低产量产品成本。由于 Y 产品产量高,X 产品产量低,仅以直接人工工时作为分配间接费用的唯一成本动因,导致高估了 Y 产品成本 26.67(275 - 248.33)元,低估了 X 产品成本 53.33(453.33 - 400)元。而作业成本法采用不同层面的、众多的成本动因进行成本分配,要比采用单一分配基础更加合理,更能保证成本的准确性。在作业成本法下,X 产品分摊更多的制造费用,Y 产品分摊更少的制造费用。
[要求4]
答案解析:

优点:①成本计算更准确,减少了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所提供的信息对于决策的误导。②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更有效。③为战略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局限性:①开发和维护费用较高。②不符合对外财务报告的需要。③确定成本动因比较困难。④不利于通过组织控制进行管理控制。

点此查看答案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