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息税前利润=(60-36)×30-500=220(万元)。假设单价增长10%,变动后单价=60×(1+10%)=66(元),变动后的息税前利润=(66-36)×30-500=400(万元),息税前利润变动率=(400-220)/220×100%=81.82%,单价的敏感系数=81.82%/10%=8.18。

甲公司机修车间总成本与机修工时呈线性关系:y=a+bx。为构建模型,拟用最近5个月的实际成本数据测算a与b。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2024年 | 机器工时x(小时) | 实际成本y(万元) |
1月 | 89 | 645 |
2月 | 104 | 722 |
3月 | 100 | 701 |
4月 | 108 | 742 |
5月 | 110 | 750 |
合计 | 512 | 3560 |
假设机修车间预计6月份提供105小时机修服务,使用高低法测算,预计6月份机修成本是( )万元。
最低点业务量为89小时,对应的成本为645万元,满足方程:645=a+89b;最高点业务量为110小时,对应的成本为750万元,满足方程:750=a+110b。解得:a=200,b=5。机修车间总成本与机修工时满足关系:y=200+5x。6月份预计成本=200+5×105=725(万元)。或者:b=(750-645)/(110-89)=5,代入最高点(或最低点)解得a=200,6月份预计成本=200+5×105=725(万元)。

选项A、B、D都是资产内部的此增彼减,不会影响资产总额,也不会影响负债总额;选项 C会使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负债不变,从而使资产负债率降低。

按照有企业所得税条件下的MM理论,有负债企业的价值=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利息抵税的现值,而按照权衡理论,有负债企业的价值=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利息抵税的现值-财务困境成本的现值,因此权衡理论是对有企业所得税条件下的MM理论的扩展;按照代理理论,有负债企业的价值=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利息抵税的现值-财务困境成本的现值-债务的代理成本现值+债务的代理收益现值,所以,代理理论是对权衡理论的扩展。优序融资理论与代理理论无关。

平行结转分步法不计算各步骤所产半成品成本,选项A当选;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能够直接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不必进行成本还原,选项B当选;各步骤可以同时计算产品成本,平行汇总计入产成品成本,不必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选项D当选。

A 公司是一个制造业企业,为增加产品产量决定添置一台设备,预计该设备将使用4 年。公司正在研究是通过自行购置还是租赁取得该设备。有关资料如下:
(1)如果自行购置该设备,预计购置成本1600万元。税法折旧年限为5 年,折旧期满时预计净残值率为5%, 按直线法计提折旧。4 年后该设备的变现价值预计为400万元。设备维护费用(保险、保养、修理等)预计每年16万元,假设均发生在每年年末。
(2)B 租赁公司可提供该设备的租赁服务,租赁期4 年,年租赁费370 万元,于每年年初支付。租赁公司负责设备的维护,不再另外收取费用。租赁期内不得撤租。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所有权不转让。
(3)A 公司的所得税税率为25%, 税前借款(有担保)利率为8% 。
税后有担保的借款利率=8%×(1–25%)=6%
每年折旧抵税额=1600×(1-5%)÷5×25%=76(万元)
每年维护费用税后净额=16×(1-25%)=12(万元)
4年后资产的账面价值=1600-1600×(1-5%)÷5×4=384(万元)
4年后资产变现税后净额=400-(400-384)×25%=396(万元)
平均年成本=[1600-396×(P/F,6%,4)+(12-76)×(P/A,6%,4)]/(P/A,6%,4)=307.22(万元)
计税基础=370×4 = 1480 (万元)
年折旧抵税额= 1480 ×(1 - 5 %) ÷5×25%= 70.3(万元)
4年后资产的账面价值= 1480- 1480×(1-5%)÷5×4=355.2(万元)
4年后资产变现税后净额=0-(0-355.2)×25%=88.8(万元)
平均年成本=[370+(370-70.3)×(P/A,6%,3)-(88.8+70.3)×(P/F,6%,4)]÷(P/A,6%,4)=301.6(万元)
方案二的平均年成本301.6万元小于方案一的平均年成本307.22万元,应选择方案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