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实施该投资后A投资中心的投资收益率。若甲公司用投资收益率指标考核A投资中心业绩,判断A投资中心是否应当实施该投资。
(2)计算实施该投资后A投资中心的剩余收益。若甲公司用剩余收益指标考核A投资中心业绩。判断A投资中心是否应当实施该投资。
(3)从公司整体利益角度,判断甲公司应以哪个指标对A投资中心的业绩进行评价。

(1)设A投资中心原平均经营资产为x万元,
17%x-11%x=300
解得x=5000(万元)
原息税前利润=5000×17%=850(万元)
实施投资后,A投资中心投资收益率=(850+225)/(5000+1500)=16.54%
由计算得知A投资中心不应当实施该投资,因为投资收益率16.54%小于投资前的投资收益率17%。
(2)实施投资后,A投资中心的剩余收益=(850+225)-(5000+1500)×11%=360(万元)
用剩余收益作为评价指标,实际上是指投资中心的经营收益扣减经营资产按要求的最低投资收益率计算的收益额之后的余额,计算得出投资后剩余收益增加了60(360-300=60)万元,则A投资中心应该接受这项投资。
(3)从公司整体利益角度出发,对A投资中心的业绩进行评价时,使用剩余收益指标更合适。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认股权证、股份期权等的行权价格低于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时,应当考虑其稀释性。

变动资金是指随产销量的变动而同比例变动的那部分资金。在最低储备以外的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等也具有变动资金的性质,因此最低储备之外的存货所占用的资金属于变动资金。

非公开直接发行方式弹性较大,企业能控制股票的发行过程,节省发行费用;但发行范围小,不易及时足额筹集资本,发行后股票的变现性差,选项A、B、D当选。发行手续复杂严格是公开间接发行的特点。

(1)追加筹资后的年息税前利润=8000×(1-40%)-2000=2800(万元)
(2)A方案合计股数=1000+500=1500(万股)
A方案每股收益=(2800-180)×(1-25%)/1500=1.31(元/股)
B方案合计股数=1000(万股)
B方案每股收益=(2800-180-4000×8%)×(1-25%)/1000=1.73(元/股)
(3)(EBIT-180)×(1-25%)/1500=(EBIT-180-4000×8%)×(1-25%)/1000
解得:EBIT=1140(万元)
由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息税前利润是1140万元,而甲公司息税前利润为2800万元,所以使用B方案更合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