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静态回收期=5000/2800=1.79(年)
②设动态回收期为n年,则(P/A,15%,n)=5000/2800=1.7857
当n=2时,(P/A,15%,2)=1.6257
当n=3时,(P/A,15%,3)=2.2832
根据插值法可得,(n-2)/(3-2)=(1.7857-1.6257)/(2.2832-1.6257)
n=2.24(年)
③净现值=2800×(P/A,15%,3)-5000=2800×2.2832-5000=1392.96(万元)
④现值指数=(1392.96+5000)/5000=1.28
B方案的年折旧额=4200/6=700(万元)
①B方案的净现值=[2700×(1-25%)-700×(1-25%)+700×25%]×(P/A,15%,6)+ 800×(P/F,15%,6)-5000=1684.88(万元)
②B方案年金净流量=1684.88/(P/A,15%,6)=445.21(万元)
继续执行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收益留存额=4500-4500×20%=3600(万元)
改用剩余股利政策,公司的收益留存额=5000×70%=3500(万元)
可发放股利额=4500-3500=1000(万元)




现值指数法是净现值法的辅助方法,在各方案原始投资额现值相同时,实质上就是净现值法,因此利用净现值法和现值指数法对单个投资项目进行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时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

两项证券资产组合的收益率的方差满足关系式:
由上式可以看出,证券组合的风险水平不仅与组合中各证券的收益率标准差σi有关,而且与各证券收益率之间的相关程度ρ1,2有关。

甲公司现有一笔闲置资金,拟投资于某证券组合,该组合由X、Y、Z三种股票构成,资金权重分别为40%、30%和30%,β系数分别为2.5、1.5和1,其中X股票在不同市场状况下的收益情况如下表所示:
Y、Z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分别为10%和8%,当前无风险利率为4%,市场组合的必要收益率为9%。
该证券组合的必要收益率=4%+1.75×(9%-4%)=12.75%
该证券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小于该证券组合的必要收益率,所以该证券组合不值得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