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A部门的剩余收益。
计算B部门的平均净经营资产。
计算两个部门的经济增加值。
说明经济增加值和剩余收益的联系与区别。
A部门的剩余收益=10%×1500-1500×8%=30(万元)
48=平均净经营资产×12%-平均净经营资产×10%
解得:平均净经营资产=2400(万元)
A部门的经济增加值=1500×10%×(1-25%)-1500×6%=22.5(万元)
B部门的经济增加值=2400×12%×(1-25%)-2400×6%=72(万元)
两者联系:经济增加值和剩余收益均与投资报酬率相联系。剩余收益业绩评价旨在设定部门投资的最低报酬率,防止部门利益伤害整体利益。经济增加值旨在使经理人员赚取超过资本成本的报酬,促进股东财富最大化。
两者区别:①计算方法不同。部门剩余收益通常使用部门的税前营业利润和部门要求的税前投资报酬率计算;部门经济增加值使用部门税后净营业利润和加权平均税后资本成本计算,并对税后净营业利润和资本占用进行调整。
②功能作用不同。当税金是重要因素时,经济增加值比剩余收益可以更好地反映部门盈利能力。
③计算依据不同。经济增加值与公司的实际资本成本相联系,因此是基于资本市场的计算方法;剩余收益使用的部门要求的报酬率,主要考虑管理要求以及部门个别风险的高低。


下列各项指标中,不属于关键绩效指标中动因类指标的是( )。
动因类指标是反映企业价值关键驱动因素的指标,主要包括资本性支出、单位生产成本、产量、销量、客户满意度、员工满意度等。选项C属于结果类指标。

根据平衡计分卡,着眼于解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解决“我们的优势是什么”的问题的维度是( )。
内部业务流程维度着眼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解决“我们的优势是什么”的问题;财务维度其目标是解决“股东如何看待我们”这一类问题;顾客维度回答“顾客如何看待我们”的问题;学习和成长维度其目标是解决“我们是否能继续提高并创造价值”的问题。

下列关于平衡计分卡与传统业绩评价系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传统的业绩考核注重对员工执行过程的控制,平衡计分卡则强调目标制定的环节,选项B不正确。

按照平衡计分卡,解决“我们是否能继续提高并创造价值”的问题时可以利用的考核指标有( )。
学习和成长维度的目标是解决“我们是否能继续提高并创造价值”的问题。企业的学习与成长来自于员工、信息系统和企业程序等。根据经营环境和利润增长点的差异,企业可以确定不同的产品创新、过程创新和生产水平提高指标,如新产品开发周期、员工满意度、员工保持率、员工生产率、培训计划完成率等。

下列关于经济增加值评价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经济增加值仅对企业当期或未来1~3年价值创造情况进行衡量和预判,无法衡量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价值创造情况,选项B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