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资料一,为有效利用现有的一台关键设备,计算公司X、Y、Z三种型号汽车的生产安排优先顺序和产量。在该生产安排下,税前营业利润总额是多少?
根据资料二,分别计算两种方案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平均年成本,并判断甲公司应选择自行购置方案,还是租赁方案。
根据资料三,分别计算并分析两种情景下甲公司是否应接受追加订单,并简要说明有闲置能力时的订货量下,X型号汽车可被甲公司接受的最低价格。
①X型号单位约束资源边际贡献=(15-12)/3=1(万元)
Y型号单位约束资源边际贡献=(12-8)/2=2(万元)
Z型号单位约束资源边际贡献=(8-5)/1=3(万元)
Z型号单位约束资源边际贡献>Y型号单位约束资源边际贡献>X型号单位约束资源边际贡献,因此应先安排生产Z型号、其次是Y型号,最后是X型号。
因为假设X、Y、Z三种型号汽车当年生产当年销售,年初、年末没有存货。所以Z型号产量=销售量=1000(辆),Y型号产量=销售量=600(辆),X型号产量=(4000-1000×1-600×2)/3=600(辆)
②税前营业利润总额=(15-12)×600+(12-8)×600+(8-5)×1000-3000=4200(万元)
税后有担保借款利率=8%×(1-25%)=6%
方案1:年折旧=5000×(1-10%)/5=900(万元)
4年后账面价值=5000-900×4=1400(万元)
变现损失抵税=(1400-1200)×25%=50(万元)
现金流出总现值= 5000+50×(1-25%)×(P/A,6%,4)-900×25%×(P/A,6%,4)-(1200+50)×(P/F,6%,4)=3360.17(万元)
平均年成本=3360.17/(P/A,6%,4)=969.72(万元)
方案2:该合同不属于选择简化处理的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符合融资租赁的认定标准。
年折旧=(4400+400)×(1-10%)/5=864(万元)
4年后账面价值=(4400+400)-864×4=1344(万元)
变现损失抵税=1344×25%=336(万元)
现金流出总现值=1100×(P/A,6%,4)×(1+6%)-864×25%×(P/A,6%,4)-336×(P/F,6%,4)+400=3425.70(万元)
平均年成本=3425.70/(P/A,6%,4)=988. 63(万元)
方案1的平均年成本小于方案2的平均年成本,因此应该选择方案1即自行购置方案。
①情景1:增加利润=300×(13-12)-200=100(万元)
增加利润大于0,甲公司应接受追加订单。
设定价为X:
300×(X-12)-200>0
解得:X>12.67(万元)
因此X型号汽车可被甲公司接受的最低价格为12.67万元。
②情景2:增加利润=350×(13-12)-50×(15-12)-250=-50(万元)
增加利润小于0,甲公司不应接受追加订单。
设定价为Y:
350×(Y-12)-50×(15-12)-250>0,
解得:Y>13.14(万元)
因此X型号汽车可被甲公司接受的最低价格为13.14万元。
下列关于决策不相关成本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不相关成本或者是过去已经发生的成本,或者是虽未发生,但在各种替代方案下数额相同,对未来决策没有影响,因此在决策分析中可以不考虑,选项A、C正确。不相关成本是指与决策没有关联的成本,即不相关成本不随决策的改变而改变,选项B正确。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是共同成本,而共同成本属于不相关成本,选项D正确。
以完全成本加成法定价时,其“加成”内容应包括( )。
以完全成本加成法定价时,“加成”的内容应该包括非制造成本及合理利润,选项A、B正确。选项C、D是产品的制造成本。
甲公司生产所需要的某零件可以自制也可以外购。如果自制,企业目前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且剩余能力无法转移;如果外购,外购成本每件100元,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应该用自制的边际贡献与外购的边际贡献对比做出选择,而不是只看自制的边际贡献,选项A错误;企业自制目前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且剩余能力无法转移,固定成本是非相关成本,只有变动成本是决策相关成本,而单位成本包括单位固定成本,选项B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