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单选题]下列房产转让的情形中,产权承受方免予缴纳契税的是(  )。
  • A.

    将房产赠与好友

  • B.

    以预付款方式承受土地、房屋权属

  • C.

    承受荒坡开发高尔夫球场

  • D.

    社区养老机构承受房屋用于养老

本题来源:2025考季税务师《税法(Ⅱ)》第一次万人模考 点击去做题
答案解析
答案: D
答案解析:

社区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机构,承受土地房屋用于提供社区养老、托育家政,免交契税,选项D当选。选项ABC,均应正常征税。

立即查看答案
立即咨询
拓展练习
第1题
[单选题]

下列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是(  )。

  • A.

    机场停车场

  • B.

    盐场矿井用地

  • C.

    水电站发电厂房用地

  • D.

    核电站核岛用地

答案解析
答案: B
答案解析:

选项A,机场工作区(包括办公、生产和维修用地及候机楼、停车场)用地、生活区用地、绿化用地,均须依照规定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

选项C,水电站的发电厂房用地(包括坝内、坝外式厂房),生产、办公、生活用地,应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

选项D,对核电站的核岛、常规岛、辅助厂房和通讯设施用地(不包括地下线路用地),生活、办公用地按规定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其他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对核电站应税土地在基建期内减半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

点此查看答案
第2题
[不定项选择题]

非居民企业取得的下列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有(  )。

  • A.

    外国政府向中国居民提供贷款取得的利息所得

  • B.

    境外机构投资者取得境内上市流通股票转让所得

  • C.

    境外跨国公司企业向中国居民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取得的利息所得

  • D.

    国际金融组织向中国居民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取得的利息所得

  • E.

    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内债券市场取得利息收入

答案解析
答案: B,D,E
答案解析:

非居民企业取得下列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1)外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提供贷款取得的利息所得;

2)国际金融组织向中国政府和居民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取得的利息所得;(选项D

3)经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所得。

选项B,境外机构投资者转让境内上市流通股票免征企业所得税;

选项E,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内债券市场取得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点此查看答案
第3题
[不定项选择题]

下列行为,需要计算缴纳印花税的有(  )。

  • A.

    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 B.

    发放股票股利

  • C.

    委托贷款的委托人

  • D.

    证券交易的出让方

  • E.

    购买机动车的个人

答案解析
答案: B,D
答案解析:

应税营业账簿,以账簿记载的“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两项合计金额为计税依据。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是资本公积和股本一增一减变动,不影响总额,所以不缴纳印花税。发放股票股利会导致企业留存收益减少,股本增加,所以要计算缴纳印花税。选项A不当选,选项B当选。采取委托贷款方式书立的借款合同纳税人,为受托方和借款人,不包括委托人。个人书立的动产买卖合同不属于应税凭证,不征收印花税,选项E不当选。

点此查看答案
第4题
[不定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经费支出额确定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

    交际应酬费按照实际发生额计入经费支出额

  • B.

    利息收入不得冲抵经费支出额

  • C.

    用于我国境内的公益性捐赠计入经费支出额

  • D.

    装修费应作为长期待摊费用计入经费支出额

  • E.

    总机构人员来华访问聘用翻译的支出可以计入经费支出额

答案解析
答案: A,B,E
答案解析:

选项C,以货币形式用于我国境内的公益、救济性质的捐赠、滞纳金、罚款,以及为其总机构垫付的不属于其自身业务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不应作为代表机构的经费支出额;选项D,购置固定资产所发生的支出,以及代表机构设立时或者搬迁等原因所发生的装修费支出,应在发生时一次性作为经费支出额换算收入计税。

点此查看答案
第5题
[组合题]

某市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车间和仓库共占地8万平方米,车间年初原值2600万元,仓库年初原值100万元,主要生产销售打印纸。该产品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资源为主要原材料。2024年企业自行核算会计利润1304.9万元。经聘请税务师事务所审核,相关情况如下:

(1)销售打印纸取得不含税销售收入6000万元。

2)6月30日将仓库出租,合同约定租期为7月1日12月31日,取得不含税租金收入20万元。

3)9月购买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中的节能设备)并于当月投入使用,该设备不含税金额60万元,税额7.8万元,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在会计处理上按5年直线法折旧,残值为0,在税法上选择一次性扣除。

4)管理费用中含业务招待费60万元;销售费用中含广告性质赞助支出350万元、业务宣传支出50万元;财务费用中含向独立非金融企业支付的年利息42万元,借款本金600万元。

5)营业外支出中含固定资产毁损损失11.3万元,行政监管部门罚款3万元,产品对用户造成伤害,经法院判决,赔偿用户损失5万元。

6)转让一项专利技术所有权给100%控股的子公司,取得转让收入600万元,相关的成本费用100万元。

(其他相关资料: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年利率为5%;当地省人民政府规定计算房产余值的扣除比例为30%;城镇土地使用税年税额6元/平方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均已计入税金及附加)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解析
[要求1]
答案解析:

(1)企业的车间和仓库均需缴纳房产税,其中仓库分为自用和出租,需要分段计算房产税。2024年应缴纳房产税=2600×(1-30%)×1.2%+100×(1-30%)×1.2%×6÷12+20×12%=24.66(万元)。

2)城镇土地使用税年应纳税额=实际占用应税土地面积(平方米)×适用税额。2024年应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8×6=48(万元)。

综上, 2024年应缴纳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合计=24.66 + 48 = 72.66 (万元)。

[要求2]
答案解析:

(1)企业向独立非金融企业借款,对于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可据实扣除,超过部分不可扣除。故利息支出扣除限额 = 600×5% = 30 (万元),实际发生利息支出 42 万元,纳税调增 12 万元。 选项A不当选。

(2)广告性质赞助支出按广告费处理,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 15% 的部分,准予扣除。销售(营业)收入 = 6000 + 20 = 6020 (万元),广宣费支出合计 = 350 + 50 = 400 (万元),广宣费扣除限额 = 6020×15% = 903 (万元),因此可以全额扣除,无须纳税调整。 选项D当选、选项B不当选。

(3)业务招待费限额 1 = 6020×5‰ = 30.1 (万元);扣除限额 2 = 60×60% = 36 (万元),两个限额取孰低,应按 30.1 万元进行扣除,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 60 - 30.1 = 29.9 (万元)。 选项C不当选。

[要求3]
答案解析:

1)对企业毁损、报废的固定资产,以该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减除残值、保险赔款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作为固定资产毁损、报废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2)产品对用户造成损害的赔偿,是与收入相关的支出,允许扣除。

3)行政监管部门罚款,不得在税前扣除。

综上,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营业外支出=11.3+5=16.3(万元)。

[要求4]
答案解析:

1)企业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资源为主要原材料,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

2)购买节能节水专用设备,2024年会计上固定资产计提折旧=60÷5×3÷12=3(万元),税法上选择一次性税前扣除,应纳税调减57万元。

3)罚金、罚款、滞纳金、没收财物损失企业所得税税前不得扣除,应纳税调增3万元。

综上,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1304.9-6000×10%-57+29.9+12+3=692.8(万元)。

[要求5]
答案解析:

(1)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适用 15% 优惠税率。

(2)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符合规定的节能节水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 10% 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 5 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

综上,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692.8×15% - 60×10% = 97.92 (万元)。

[要求6]
答案解析:

享受税收优惠的高新技术企业,应妥善保管以下资料留存备查:

(1)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证书 ;(选项D)

(2)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资料 ;(选项E)

(3)知识产权相关材料 ;(选项C)

(4)年度主要产品(服务)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范围的说明,高新技术产品(服务)及对应收入资料;

(5)年度职工和科技人员情况证明材料;

(6)当年和前两个会计年度研发费用总额及占同期销售收入比例、研发费用管理资料以及研发费用辅助账,研发费用结构明细表;

(7)省税务机关规定的其他资料。

综上所述,选项C、D、E当选。

点此查看答案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