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项A、D,属于2023年度当年度事项,不影响年初未分配利润;选项B,属于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不影响年初未分配利润;选项C,将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由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应将变更日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即影响2023年年初未分配利润。

原政策下应收账款总成本=1080/360×50×50%×6%+1080×10%+10=122.5(万元),新政策下应收账款总成本=1080/360×40×50%×6%+1080×8%+新收账成本=90+新收账成本,要使总成本降低,即90+新收账成本<122.5,解得:新收账成本<32.5(万元),32.5-10=22.5(万元),因此新增的收账成本应低于22.5万元。

租赁付款额,是指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的与在租赁期内使用租赁资产的权利相关的款项。
租赁付款额包括以下五项内容:
(1)固定付款额及实质固定付款额,存在租赁激励的,扣除租赁激励相关金额。(选项A)
(2)取决于指数或比率的可变租赁付款额。(选项B)
(3)购买选择权的行权价格,前提是承租人合理确定将行使该选择权。
(4)行使终止租赁选择权需支付的款项,前提是租赁期反映出承租人将行使终止租赁选择权。
(5)根据承租人提供的担保余值预计应支付的款项。(选项D)

选项C,当所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或者可销售状态时,应当停止其借款费用的资本化,而非等到已经投入使用或用于销售时才停止;选项E,在资本化期间内,外币专门借款本金及利息的汇兑差额,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成本。

选项A,本期确认的合同负债按税法规定计入本期应纳税所得额的,其计税基础为0,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选项B,未弥补亏损会导致未来的应纳税所得额减少,其性质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选项C,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选项D,当年购入的生产设备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假设其使用年限为4年,预计净残值为0,会计上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年折旧率=1/4×100%=25%,税法按照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第一年年折旧率=4/10×100%=40%,折旧越大,账面价值越小,因此会计上的账面价值大于税法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选项E,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