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单选题]下列关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计量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 A.

    递延所得税资产应以预期收回该资产期间按税法规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量

  • B.

    因无法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而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价值,减记的部分以后期间不得恢复

  • C.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均不要求折现

  • D.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以相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按税法规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量

答案解析
答案: B
答案解析:

因无法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而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价值的,以后期间根据新的环境和情况判断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使得递延所得税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能够实现的,应相应恢复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

立即查看答案
本题来源:2022年税务师《财务与会计》真题
点击去做题
拓展练习
第2题
[单选题]

甲公司202011日购入面值为2 000万元的债券,实际支付价款2 078.98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10万元。该债券的票面期限为5年,票面利率为5%,实际利率4%,每年1231日支付利息,到期一次还本,甲公司将其作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核算。则2021年甲公司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  )万元。

  • A.

    82.90

  • B.

    82.49

  • C.

    83.56

  • D.

    100

答案解析
答案: A
答案解析:

202011债权投资的初始入账金额=2 078.98102 088.98(万元);2020年年末债权投资的账面价值=2 088.98×(14%)-2 000×5%2 072.54(万元);2021年甲公司应确认的投资收益=2 072.54×4%82.9(万元)。

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2020年1月1日

借:债权投资 —— 成本2 000

                     —— 利息调整88.98

  贷:银行存款2 088.98

2020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2 000×5%)100

  贷:投资收益(2 088.98×4%)83.56

         债权投资 —— 利息调整16.44

2021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2 000×5%)100

  贷:投资收益(2 072.54×4%)82.90

         债权投资 —— 利息调整17.10



点此查看答案
第3题
[单选题]

企业因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确需变更记账本位币时应当(  )。

  • A.

    采用变更当日的即期汇率将所有项目折算为变更后的记账本位币

  • B.

    采用变更当日的期初汇率将所有项目折算为变更后的记账本位币

  • C.

    采用变更当日的期末汇率将货币性项目折算为变更后的记账本位币

  • D.

    采用变更当日的期末汇率将所有项目折算为变更后的记账本位币

答案解析
答案: A
答案解析:

企业因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确需变更记账本位币的,应当采用变更当日的即期汇率将所有项目折算为变更后的记账本位币,折算后的金额作为新的记账本位币的历史成本。

点此查看答案
第4题
[不定项选择题]

关于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表述正确的有(  )。

  • A.

    安全边际率的数值越大,企业发生亏损的可能性越大

  • B.

    安全边际率是安全边际与正常销售额的比值

  • C.

    安全边际无法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性

  • D.

    安全边际主要用于衡量企业承受营运风险的能力

  • E.

    安全边际是指正常销售额超过盈亏临界点销售额的差额

答案解析
答案: B,D,E
答案解析:

安全边际或安全边际率的数值越大,生产经营越安全,企业发生亏损的可能性越小,选项AC错误。

点此查看答案
第5题
[不定项选择题]

关于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 A.

    企业应将预计发生的损失和很可能发生收益完整入账

  • B.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

  • C.

    企业应当依据交易的法律形式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 D.

    企业提供的会计核算信息应清晰明了,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

  • E.

    企业对不同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答案解析
答案: B,D,E
答案解析:

选项A,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选项C,企业应当按原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点此查看答案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