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单选题]下列关于合同性质及效力的认定中,正确的是(  )。
  • A.甲拟购买乙一套价值500万元的商品房,并按约定向乙支付定金150万元。该定金合同因定金数额超过合同标的额20%而无效
  • B.甲向乙购买一辆轿车,合同约定分两次付款,该合同属于分期付款买卖合同
  • C.甲乙经磋商签订一份意向书,约定半年内根据双方业务发展情况签订正式合同,未约定将来所要订立合同的主体、标的等内容,该意向书不构成预约合同
  • D.甲赠送乙一辆轿车,同时约定乙负责接送一名残疾儿童上下学。该合同属于双务合同
本题来源:真题卷(一) 点击去做题
答案解析
答案: C
答案解析:

选项A,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是,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并非定金合同无效。

选项B,分期付款要求买受人将应付的总价款在一定期限内至少分3次向出卖人支付。

选项C,当事人通过签订意向书或者备忘录等方式,仅表达交易的意向,未约定在将来一定期限内订立合同,或者虽然有约定但是难以确定将来所要订立合同的主体、标的等内容,一方主张预约合同成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选项D,附义务的赠与合同,仍属于单务合同。

立即查看答案
立即咨询
拓展练习
第1题
[单选题]根据《公司法》规定,下列关于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认缴出资额的缴足期限和比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公司设立时须缴足1/3
  • B.自公司成立之日起5年内缴足
  • C.自公司成立之日起8年内缴足
  • D.在公司设立时须缴足1/2
答案解析
答案: B
答案解析: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由股东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自公司成立之日起5年内缴足。
点此查看答案
第2题
[单选题]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关于追究逃税罪刑事责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已办理设立登记的纳税人,不按期申报纳税,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仍不申报,逃税数额超过10万元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 B.

    纳税人有逃避缴纳税款行为,在公安机关立案后,足额认缴应纳税款并缴纳滞纳金的,应当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 C.

    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多次实施逃税行为,累计数额超过10万元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 D.

    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少缴已扣税款数额超过10万元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答案解析
答案: D
答案解析:逃税罪包括两种情形:一是“纳税人”逃避应当缴纳税款达到一定数额并占应纳税额的一定比例(10万元以上+10%以上):二是“扣缴义务人”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达到一定数额(10万元以上)。选项A缺少逃避缴纳税款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的比例,无法判断是否构成逃税罪,选项A、C错误,选项D正确。纳税人在公安机关立案后再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或者接受行政处罚的,不影响刑事责任的追究,选项B错误。
点此查看答案
第3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委托辩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一名辩护人最多可以接受两名同案被告人的委托

  • B.

    犯罪嫌疑人只能自己委托辩护人,不能由近亲属、监护人代为委托辩护人

  • C.

    侦查期间,犯罪嫌疑人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

  • D.

    一名被告人只能委托一名辩护人

答案解析
答案: C
答案解析:

一名辩护人不得为两名以上的同案被告人,或者未同案处理但犯罪事实存在关联的被告人辩护,选项A错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也可以由其监护人、近亲属代为委托辩护人,选项B错误。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选项C正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以外,还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辩护人,选项D错误。

点此查看答案
第4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离婚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离婚后,不满2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

  • B.

    因感情不和分居满2年的,人民法院应当准予离婚

  • C.

    离婚冷静期为30日

  • D.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6个月,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答案解析
答案: D
答案解析:

选项D,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1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点此查看答案
第5题
[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属于确定不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有(  )。
  • A.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期限尚未届至
  • B.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 C.附停止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确定不能成就
  • D.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批准才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终未获批准
  • E.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
答案解析
答案: C,D
答案解析:

尚未完全生效民事法律行为,亦称“待生效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存在法定或者约定的特别生效要件,而该特别生效要件尚未成就的民事法律行为。包括:

(1)尚未满足法定特别生效要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如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办理批准等手续方能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

(2)尚未满足约定特别生效要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如附停止条件或附始期的民事法律行为,所附停止条件尚未成就或所附期限尚未届至(选项A)。尚未完全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若其法定或者约定的特别生效要件确定的不能成就,则其即转化为“确定不生效民事法律行为”。前者如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办理批准等手续方能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终未获批准(选项D);后者如附停止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所附停止条件确定不能成就(选项C)。选项B属于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选项E属于无效民事法律行为。

点此查看答案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