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组合题]甲公司是一家建设投资公司,业务涵盖市政工程绿化、旅游景点开发等领域。近年来,夏日纳凉休闲项目受到青睐,甲公司计划在位于市郊的A 公园开发W峡谷漂流项目(简称“W项目”),目前正在进行项目评估,有关资料如下:(1)甲公司与A 公园进行洽谈并初步约定,甲公司一次性支付给A 公园经营许可费700万元(税法规定在5 年内摊销,期满无残值),取得W 项目5 年的开发与经营权;此外,甲公司还需每年按营业收入的5% 向A 公园支付景区管理费。(2)W 项目前期投资包括:修建一座蓄水池,预计支出100 万元;漂流景区场地、设施等固定资产投资200 万元;购入橡皮200 艘,每艘市价5 000 元。按税法规定,以上固定资产可在10 年内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期满无残值。5 年后,A 公园以600 万元买断W 项目,甲公司退出W 项目的经营。(3)为宣传推广W 项目,前期需投入广告费50 万元。按税法规定,广告费在项目运营后第1 年年末税前扣除。甲公司经调研预计W 项目的游客服务价格为200 元/ 人次,预计第1 年可接待游客30 000 人次;第2 年及以后年度项目将满负荷运营,预计每年可接待游客40 000 人次。(4)预计W 项目第1 年的人工成本支出为60 万元,第2 年增加12 万元,以后各年人工成本保持不变。(5)漂流河道、橡皮艇等设施的年维护成本及其他营业开支预计为100 万元。(6)为维持W 项目正常运营,预计需按照营业收入的20% 垫支营运资本。(7)甲公司计划以2/3(负债/ 权益)的资本结构为W项目筹资。如果决定投资该项目,甲公司将于2022 年10 月发行5 年期债券。由于甲公司目前没有已上市债券,拟采用风险调整法确定债务资本成本。W 项目的权益资本相对其税后债务资本成本的风险溢价为5%。甲公司的信用级别为BB 级,目前国内上市交易的BB 级公司债有3 种,这3 种债券及与其到期日接近的政府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如下表所示。发债公司上市债券到期日上市债券到期收益率政府债券到期日政府债券到期收益率H2023年1月28日6.5%2023年2月1日3.4%M2024年9月26日7.6%2024年10月1日3.6%L2027年10月15日8.3%2027年10月10日4.3%(8)预计W 项目短时间可建成,可以假设没有建设期。为简化计算,假设经营许可费、项目初始投资、广告费均发生在第1 年年初(零时点),项目营业收入、付现成本等均发生在以后各年年末,垫支的营运资本于各年年初投入,在项目结束时全部收回。(9)甲公司适用的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
[要求1]根据所给资料,估计无风险利率;计算W 项目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其中债务资本成本采用风险调整法计算,权益资本成本采用债券收益率风险调整模型计算。
[要求2]

计算W 项目的初始(零时点)现金流量、每年的现金净流量及项目的净现值(结果填入下表中,不用列出计算过程),判断项目是否可行并说明原因。

项目

0

1

2

3

4

5




























































































现金净流量







折现系数







现值







净现值



[要求3]

以项目目前净现值为基准,假设W 项目各年接待游客人次下降10%,用敏感程度法计算净现值对接待游客人次的敏感系数。


答案解析
[要求1]
答案解析:

无风险利率应为与公司债券到期日相同或相近的政府债券到期收益率,本题为5 年后到期的政府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即4.3%。

公司信用风险补偿率= [(6.5% - 3.4%)+(7.6% - 3.6%)+(8.3% - 4.3%)]÷3= 3.7%

税前债务资本成本= 4.3% + 3.7% = 8%

股权资本成本= 8%×(1 - 25%)+ 5% = 11%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8%×(1 - 25%)×(2÷5)+ 11%×(3÷5)= 9%

[要求2]
答案解析:


项目的净现值大于0,所以项目可行。

[要求3]
答案解析:

游客人次下降10% 时:

营运资本支出或收回的净现值变化= 120×10% + 40×10%×(P/F,9%,1)- 160×10%×(P/F,9%,5)= 5.27(万元)

税后收入的净现值变化= -[600×10%×(1 - 25%)]×(P/F,9%,1)- [800×10%×(1 - 25%)]×(P/A,9%,4)×(P/F,9%,1)= -219.61(万元)

税后管理费用的净现值变化= [600×10%×5%×(1 - 25%)]×(P/F,9%,1)+ [800×10%×5%×(1 - 25%)]×(P/A,9%,4)×(P/F,9%,1)= 10.98(万元)

引起的项目净现值变化= 5.27 - 219.61 + 10.98 = -203.36(万元)

净现值对游客人次的敏感系数=(-203.36÷901.59)÷(-10%)= 2.26

立即查看答案
本题来源:跨章节综合练习(2024)
点击去做题
拓展练习
第1题
[组合题]

(2021)甲公司是一家电子器件制造企业,拟投资建设一条新产品生产线,正在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相关资料如下:

(1)该生产线需投资5 000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4 000 万元,营运资本1 000 万元,均在2021 年年末支付。固定资产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4 年,无残值,预计4 年后变现价值为0。按税法相关规定,当年折旧可在当年抵扣所得税。营运资本在项目结束后全部收回。该项目无建设期,2022 年即可正常运营,项目期限4 年,每年营业收入4 000 万元、变动成本(全部为付现变动成本)1 440 万元、付现固定成本600 万元。

(2)该项目所需资金拟通过贷款和权益融资:银行贷款2 500 万元,年利率6.6%;发行普通股权益融资2 500 万元。据估计,甲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对本公司税后债务资本成本的风险溢价为4.1%。

(3)2021 年年末甲公司所有者权益24 000 万元。如果不投资该生产线,甲公司2022年没有新增投资,不进行权益融资和股票回购,也不进行利润分配,原有业务净利润预计为6 000 万元。

(4)甲公司每年对管理层的业绩评价采用关键绩效指标法,要求权益净利率(净利润/当年年末所有者权益)不得低于20%。

(5)企业所得税税率25%。

答案解析
[要求1]
答案解析:

权益资本成本= 6.6%×(1 - 25%)+ 4.1% = 9.05%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6.6%×(1 - 25%)×2 500÷(2 500 + 2 500)+ 9.05%×2 500÷(2 500 + 2 500)= 7%

[要求2]
答案解析:

新生产线投资项目给甲公司带来的增量现金流量及新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如表2 所示。

项目净现值大于0,项目可行。

计算说明(部分):

固定资产年折旧金额= 4 000÷4 = 1 000(万元)

年折旧抵税= 1 000×25% = 250(万元)

2022 年年税后收入= 4 000×(1 - 25%)= 3 000(万元)

2022 年年税后付现成本= -(1 440 + 600)×(1 - 25%)= -1 530(万元)

项目净现值= -5 000 + 1 607.51 + 1 502.25 + 1 404.04 + 2 075.09 = 1 588.89(万元)

[要求3]
答案解析:

①不投资新生产线:

权益净利率= 6 000÷(24 000 + 6 000)×100% = 20%

②投资新生产线:

增加净利润=(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折旧-利息)×(1 -所得税税率)

                 =(4 000 - 1 440 - 600 - 4 000÷4 - 2 500×6.6%)×(1 - 25%)

                 = 596.25(万元)

权益净利率=(原有净利润+增加的净利润)÷(期初股东权益+增加外部股权资金+增加留存收益)

                 =(6 000 + 596.25)÷(24 000 + 2 500 + 6 000 + 596.25)×100% = 19.93%

甲公司管理层不应该投资该项目,因为投资该项目会使权益净利率低于甲公司对管理层的要求。

[要求4]
答案解析:甲公司不应以权益净利率作为关键绩效指标考核管理层的投资行为,因为采用该指标作为考核指标会促使管理层放弃净现值为正的项目,对企业的总价值造成损失。
[要求5]
答案解析:

①使企业业绩评价与企业战略目标密切相关,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②通过识别价值创造模式把握关键价值驱动因素,能够更有效地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目标;

③评价指标数量相对较少,易于理解和使用,实施成本相对较低,有利于推广实施。

关键绩效指标法的主要缺点:

关键绩效指标的选取需要透彻理解企业价值创造模式和战略目标,有效识别企业核心业务

流程和关键价值驱动因素,指标体系设计不当将导致错误的价值导向和管理缺失。

点此查看答案
第2题
[组合题]

2.(2020)甲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乙公司是一家制造业非上市公司,两家公司生产产品不同,且非关联方关系。甲公司发现乙公司的目标客户多是小微企业,与甲公司的市场能有效互补,拟于2020 年年末通过对乙公司原股东非公开增发新股的方式换取乙公司100%股权以实现对其的收购。目前,甲公司已完成该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拟采用实体现金流量折现法估计乙公司价值。相关资料如下:

(1)乙公司成立于2017 年年初,截至目前仅运行了4 年,但客户数量增长较快。乙公司2017 ~ 2020 年主要财务报表数据如表3 所示。

乙公司货币资金均为经营活动所需,财务费用均为利息支出。

(2)甲公司预测,乙公司2021 年、2022 年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0%、12%,自2023 年起进入增长率为4% 的稳定增长状态。假设收购不影响乙公司正常运营,收购后乙公司净经营资产周转率、税后经营净利率按2017 ~ 2020 年的算术平均值估计。假设所有现金流量均发生在年末,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代表全年平均水平。

(3)乙公司目标资本结构(净负债/ 股东权益)为2/3。等风险债券税前资本成本8%;普通股β 系数1.4,无风险报酬率4%,市场组合必要报酬率9%。企业所得税税率25%。

(4)甲公司非公开增发新股的发行价格按定价基准日前20 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80%确定。定价基准日前20 个交易日相关交易信息如表4 所示。

答案解析
[要求1]
答案解析:

乙公司2017 ~ 2020 年管理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如表7 所示。

[要求2]
答案解析:

2017 年净经营资产周转率= 2 000÷800 = 2.5(次)

2018 年净经营资产周转率= 2 300÷1 000 = 2.3(次)

2019 年净经营资产周转率= 2 760÷1 150 = 2.4(次)

2020 年净经营资产周转率= 3 450÷1 437.5 = 2.4(次)

2021 年及以后年度净经营资产周转率=(2.5 + 2.3 + 2.4 + 2.4)÷4 = 2.4(次)

2017 年税后经营净利率= 600÷2 000 = 30%

2018 年税后经营净利率= 621÷2 300 = 27%

2019 年税后经营净利率= 966÷2 760 = 35%

2020 年税后经营净利率= 1 104÷3 450 = 32%

2021 年及以后年度税后经营净利率=(30% + 27% + 35% + 32%)÷4 = 31%

[要求3]
答案解析:

股权资本成本= 4% + 1.4×(9% - 4%)= 11%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8%×(1 - 25%)×2÷5 + 11%×3÷5 = 9%

[要求4]
答案解析:

乙公司2021 ~ 2023 年实体现金流量和2020 年年末实体价值如表8 所示。

计算说明(部分):

2021 年营业收入= 3 450×(1 + 20%)= 4 140(万元)

2021 年税后经营净利润= 4 140×31% = 1 283.4(万元)

2021 年净经营资产= 1 437.5×(1 + 20%)= 1 725(万元)

2021 年净经营资产增加= 2021 年净经营资产- 2020 年净经营资产= 1 725 - 1 437.5 = 287.5(万元)

2021 年实体现金流量= 2021 年税后经营净利润- 2021 年净经营资产增加= 1 283.4 - 287.5 = 995.9(万元)

2023 年以后现金流量在2023 年年末的现值= 1 417.62×(1 + 4%)÷(9% - 4%)= 29 486.50(万元)

2023 年以后现金流量在2020 年年末的现值= 29 486.50×0.7722 = 22 769.48(万元)

实体价值= 913.64 + 1 035.64 + 1 094.69 + 22 769.48 = 25 813.45(万元)

[要求5]
答案解析:股权价值= 25 813.45 - 600 = 25 213.45(万元)
[要求6]
答案解析:

定价基准日前20 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 4 000÷160 = 25(元/ 股)

发行价格= 25×80% = 20(元)

发行数量= 25 213.45÷20 = 1 260.67(万股)

点此查看答案
第3题
[组合题]

(2017)甲公司是一家智能机器人制造企业,目前生产A、B、C 三种型号机器人,最近几年该行业市场需求变化较大,公司正进行生产经营的调整和决策。相关资料如下:

(1)预计2018 年A 型机器人销量1 500 台,单位售价24 万元,单位变动成本14 万元;B 型机器人销量1 000 台,单位售价18 万元,单位变动成本10 万元;C 型机器人销量2 500 台,单位售价16 万元,单位变动成本10 万元。固定成本总额10 200 万元。

(2)A、B、C 三种型号机器人都需要通过同一台关键设备加工,该设备是公司的约束资源,该设备总的加工能力为5 000 小时,A、B、C 三种型号机器人利用该设备进行加工的时间分别为1 小时、2 小时和1 小时。

答案解析
[要求1]
答案解析:

型机器人单位约束资源边际贡献=(24 - 14)÷1 = 10(万元/ 小时)

B 型机器人单位约束资源边际贡献=(18 - 10)÷2 = 4(万元/ 小时)

C 型机器人单位约束资源边际贡献=(16 - 10)÷1 = 6(万元/ 小时)

应当优先安排单位约束资源边际贡献大的型号,所以生产排序是A 型机器人,C 型机器人,B 型机器人。

A 型机器人生产量= 1 500 台

C 型机器人生产量= 2 500 台

B 型机器人生产量=(5 000- 1 500×1 - 2 500×1)÷2 = 500(台)

营业利润总计= 1 500×(24 - 14)+ 2 500×(16 - 10)+ 500×(18 - 10)- 10 200= 23 800(万元)

[要求2]
答案解析: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1 500×(24 - 14)+ 2 500×(16 - 10)+ 500×(18- 10)]÷(1 500×24 + 2 500×16 + 500×18)= 40%

保本销售总额= 10 200÷40% = 25 500(万元)

A 型机器人的保本销售额= 25 500×1 500×24÷(1 500×24 + 2 500×16 + 500×18)= 10 800(万元)

A 型机器人的保本销售量= 10 800÷24 = 450(台)

A 型机器人的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450÷1 500 = 30%

[要求3]
答案解析:

假设A 型机器人可接受的最低销售单价是P,则:

(P - 14)×5 000 - 11 200 = 23 800

解得:P = 21(万元)

[要求4]
答案解析:

①单价增长10%:

增加的营业利润= 21×10%×5 000 = 10 500(万元)

营业利润变动百分比= 10 500÷23 800 = 44.12%

营业利润对单价的敏感系数= 44.12%÷10% = 4.41

单位变动成本增长10%:

增加的营业利润= -14×10%×5 000 = -7 000(万元)

营业利润变动百分比= -7 000÷23 800 = -29.41%

营业利润对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 -29.41%÷10% = -2.94

销量增长10%:

增加的营业利润=(21 - 14)×5 000×10% = 3 500(万元)

营业利润变动百分比= 3 500÷23 800 = 14.71%

营业利润对销量的敏感系数= 14.71%÷10% = 1.47

固定成本增长10%:

减少的营业利润= -11 200×10% = -1 120(万元)

营业利润变动百分比= -1 120÷23 800 = -4.71%

营业利润对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 -4.71%÷10% = -0.47

②敏感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

③敏感系数的绝对值大于1 的因素属于敏感因素,所以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属于敏感因素。

点此查看答案
第4题
[组合题]

H 公司是一个高成长的公司,2022 年年末每股价格为20 元,每股股利为1 元,股利预期增长率为6%。公司现在急需筹集资金5 000 万元,有以下三个备选方案:

方案1:按照目前市价增发股票250 万股。

方案2:平价发行10 年期的长期债券。目前新发行的10 年期政府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为3.6%。H 公司的信用级别为AAA 级,目前上市交易的AAA 级公司债券有3 种。这3 种公司债券及与其到期日接近的政府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如表16 所示。

方案3:拟平价发行10 年期的可转换债券,债券面值为每份1 000 元,票面利率为5%,每年年末付息一次,转换价格为25 元;不可赎回期为5 年,5 年后可转换债券的赎回价格为1 050 元,此后每年递减10 元。假设等风险普通债券的市场利率为7%。

答案解析
[要求1]
答案解析:股票资本成本= [1×(1 + 6%)]÷20 + 6% = 11.3%
[要求2]
答案解析:

债券信用风险补偿率= [(6.5% - 3.4%)+(6.25% - 3.05%)+(7.5% - 3.6%)]÷3 = 3.4%

债券的税前资本成本= 3.6% + 3.4% = 7%

[要求3]
答案解析:

第5 年年末纯债券价值= 1 000×5%×(P/A,7%,5)+ 1 000×(P/F,7%,5)

            = 918.01(元)

第5 年年末预计股价= 20×(1 + 6%)5 = 26.76(元)

转换比率= 1 000÷25 = 40(股)

第5 年年末转换价值= 26.76×40 = 1 070.4(元)

第5 年年末的底线价值为转换价值与纯债券价值二者之中较高者,即转换价值1 070.4 元。

由于转换价值1 070.4 元高于赎回价格1 050 元,投资者会选择转换为普通股。

设可转换债券的税前资本成本为R,则:

50×(P/A,R,5)+ 1 070.4×(P/F,R,5)= 1 000

当R = 6% 时:

50×(P/A,6%,5)+ 1 070.4×(P/F,6%,5)= 1 010.53

当R = 7% 时:

50×(P/A,7%,5)+ 1 070.4×(P/F,7%,5)= 968.21

利用插值法解得:R = 6.25%

[要求4]
答案解析:

由于可转换债券的税前资本成本低于等风险普通债券的市场利率7%,因此该方案不可行。

改进意见:

①提高票面利率:

设使得投资该可转债券的净现值等于0 的票面利率为I,则:

1 000×I×(P/A,7%,5)+ 1 070.4×(P/F,7%,5)= 1 000

解得:I = 5.78%

票面利率至少提高到5.78% 时,方案才可行。

②降低转换价格:

设使得投资该可转债券的净现值等于0 的可转换价格为P,则:

1 000×5%×(P/A,7%,5)+ 1 000÷P×26.76×(P/F,7%,5)= 1 000

解得:P = 24(元)

转换价格不高于24 元时,方案才可行。

③降低发行价格:

设使得投资该可转债券的净现值等于0 的发行价格为M,则:

1 000×5%×(P/A,7%,5)+ 1 070.4×(P/F,7%,5)= M

解得:M = 968.21

发行价格不高于968.21 元时,方案才可行。

点此查看答案
第5题
[组合题]

(2023)甲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企业,主要生产和销售A 产品。根据客户要求,公司也承接将A 产品继续加工成B 产品的订单。A 产品市场售价210 元/ 件,B 产品市场售价350元/ 件。

公司设有两个分部,第一分部生产A产品,按品种法计算成本。直接材料在开工时一次投入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随加工进度陆续发生。月末采用约当产量法(先进先出法)分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A 产品完工后,转入产成品库,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销货成本。

第二分部根据客户订单将A 产品继续加工成B 产品,一件B 产品消耗一件A 产品,按订单法计算成本。第二分部可从产成品库领用A 产品,也可以外购。A 产品在开工时一次投入,其他直接材料于本车间加工程度达50% 一次性投入。A 产品和其他直接材料按订单分别领用,可直接计入订单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变动制造费用按直接人工工时分配,固定制造费用按机器工时分配,计入订单成本。

甲公司为了激励第一、二分部对企业利润作出贡献,将其分别设定为“利润中心”。为评价各利润中心的经营业绩,第二分部领用A 产品按内部转移价格200 元/ 件计价。

2023 年7 月相关资料如下:

(1)月初在产品成本数据如表24 所示。

(2)A产品月初在产品15 000 件,平均加工程度40%;本月投产81 000 件 ,完工80 000 件;月末在产品16 000 件,平均加工程度50%。订单#601B 月初在产品10 000 件,平均加工程度55%,月末全部完工;订单#701B 本月投产8 000 件,领用A 产品8 000 件,本月全部完工;订单#702B 本月投产12 000 件,领用A 产品12 000 件,月末均未完工,平均加工程度30%。

(3)本月生产费用如表25 所示。

(4)本月第二分部工时与间接生产费用如表26 所示。

(5)本月第一分部对外销售A 产品62 000 件,转入下一车间继续加工20 000 件。A 产品完工产品月初库存10 000 件,成木1 500 000 元。第一分部对外销售A 产品,每件销售佣金提成17.3 元。

答案解析
[要求1]
答案解析:

第一分部A 产品的成本计算单如表28 所示。

计算说明(部分):

直接材料月初在产品约当产量= 0(件)

直接材料本月投入本月完工产品数量= 80 000 - 15 000 = 65 000(件)

直接材料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16 000(件)

直接材料约当产量= 0 + 65 000 + 16 000 = 81 000(件)

直接材料分配率= 6 520 500÷81 000 = 80.5(元/ 件)

完工产品直接材料成本=月初在产品直接材料成本+完工产品本月发生的直接材料成本

                                  = 1 207 500 + 80.5×65 000 = 6 440 000(元)

完工产品直接材料单位成本= 6 440 000÷80 000 = 80.5(元/ 件)

月末在产品直接材料成本= 80.5×16 000 = 1 288 000(元)

直接人工月初在产品约当产量= 15 000×(1 - 40%)= 9 000(件)

直接人工本月投入本月完工产品数量= 80 000 - 15 000 = 65 000(件)

直接人工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16 000×50% = 8 000(件)

直接人工约当产量= 9 000 + 65 000 + 8 000 = 82 000(件)

直接人工分配率= 3 444 000÷82 000 = 42(元/ 件)

完工产品直接人工成本=月初在产品直接人工成本+完工产品本月发生的直接人工成本

                                  = 252 000 + 42×(9 000 + 65 000)= 3 360 000(元)

完工产品直接人工单位成本= 3 360 000÷80 000 = 42(元/ 件)

月末在产品直接人工成本= 42×8 000 = 336 000(元)

【提示】变动制造费用及固定制造费用分配涉及的约当产量的计算方法与直接人工相同,成本分配计算与直接人工成本类似。

[要求2]
答案解析:

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 246 400÷17 600 = 14(元/ 工时)

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 258 720÷17 600 = 14.7(元/ 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 346 500÷9 000 = 38.5(元/ 机时)

B 产品订单#601 总成本=期初成本+本期成本

                                    = 2 536 470 + 4 900×14 + 4 900×14.7 + 2 600×38.5

                                    = 2 777 200(元)

B 产品订单#601 单位成本= 2 777 200÷10 000 = 277.72(元/ 件)

B 产品订单#701 总成本=本期耗用A 产品成本+本期耗用其他直接材料成本+本期直接人工成本+本期变动制造费用+本期固定制造费用= 8 000×200 + 196 000 + 8 800×14+ 8 800×14.7 + 4 400×38.5 = 2 217 960(元)

B 产品订单#701 单位成本= 2 217 960÷8 000 = 277.25(元/ 件)

[要求3]
答案解析:

第一分部营业利润= 62 000×(210 - 17.3)+ 20 000×200 - 1 500 000 -(62 000+ 20 000 - 10 000)×155

                           = 3 287 400(元)

第二分部营业利润=(10 000 + 8 000)×350 - 2 777 200 - 2 217 960 = 1 304 840(元)

[要求4]
答案解析:

第一分部可接受最低内部转移定价= 210 - 17.3 = 192.7(元/ 件)

第二分部可接受最高价=市场价格= 210(元/ 件)

目前内部转移定价200 元/ 件,处在最低价和最高价之间,是合理的。

点此查看答案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