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公司取得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16 800+200=17 000(万元),取得股权日应享有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为17 500(70 000×25%)万元,大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在权益法下企业应当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调整后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为17 500万元,选项B当选。会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17 000
贷:银行存款 17 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500
贷:营业外收入 500



甲公司会计处理错误,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按应享有的份额 600(2 000×30%)万元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正确的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 6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600
由于账上已经有一笔错误的会计分录:
借:应收股利 600
贷:投资收益 600
故更正分录只需补一笔以下会计分录:
借:投资收益 6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600
综上所述,选项 C 当选。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5 000 + 200 - 400 = 4 800(万元)。投资成本与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 4 800 -(13 000 + 5 000)×25% = 300(万元)。
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4 800
应收股利 400
贷:银行存款 5 200
2022 年应确认的投资收益=(500 - 5 000÷25×6/12)×25% = 100(万元)。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00
贷:投资收益 100
被动稀释后甲公司对乙公司的持股比例= 2 000×25%÷2 200 = 22.73%;因被动稀释影响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 2 200×22.73% - 4 900×(25% - 22.73%)÷25%= 500.06 - 444.92 = 55.14(万元)。
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 55 .14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55 .14
2023 年 1 月至 6 月应确认的投资收益= [600 - 5 000÷25÷2 -(5 - 3)×5]×22.73%= 111.38(万元)。
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11 .38
贷:投资收益 111 .38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113 .65
贷:其他综合收益 (500×22.73%)113 .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