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甲公司2021年1月1日取得乙公司60%股权应确认的商誉以及少数股东权益。
编制甲公司2021年年末对乙公司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的会计分录。
编制甲公司2021年年末对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的会计分录。
编制甲公司2021年年末内部债权债务相关的抵销分录。
编制甲公司2021年年末长期股权投资与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分录。
编制甲公司2021年年末投资收益与乙公司当年利润分配的抵销分录。
编制甲公司2022年年末内部债权债务相关的抵销分录。
商誉=672-(1030+25) ×60%=39(万元)
少数股东权益=(1030+25) ×40%=422(万元)
2021年12月31日,对乙公司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借:存货25
贷:资本公积25
借:营业成本(25×80%)20
贷:存货20
调整后的净利润=390-20=370(万元)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370×60%=222(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222
贷:投资收益222
应确认的现金股利=150×60%=90(万元)
借:投资收益90
贷:长期股权投资90
借:应付账款580
贷:应收账款580
借:应收账款30
贷:信用减值损失30
甲公司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672+222-90=804(万元)
调整后的未分配利润=135+370-39-150=316(万元)
借:股本600
资本公积(125+25)150
盈余公积(150+39)189
其他综合收益20
未分配利润——年末316
商誉39
贷:长期股权投资804
少数股东权益510
借:投资收益222
少数股东损益148
未分配利润——年初135
贷:提取盈余公积39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150
未分配利润——年末316
借:应付账款570
贷:应收账款570
借:应收账款3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30
借:应收账款15
贷:信用减值损失15



选项C当选,属于辞退福利,无需考虑受益对象,统一计入管理费用;选项A、B、D不当选,应按受益对象应计入制造费用。

2021年11月30日,该固定资产划分为持有待售资产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持有待售资产——固定资产(600-385)215
资产减值损失[(600-385)-(200-10)]25
累计折旧385
贷:固定资产600
持有待售资产减值准备25
因持有待售资产在持有期间不计提折旧,因此2021年度该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金额=11×5=55(万元),选项B当选。综上所述,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2021年年末持有待售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90万元(215-25),选项A不当选、选项D当选。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为25万元,选项C当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