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公司正在进行项目投资决策,现有原始投资额不同、彼此相互排斥、现金流量时间分布相同、项目寿命期相同的两个投资方案,甲公司最好采用的决策方法是( )。
净现值法适用于寿命相同的互斥方案决策;共同年限法或者等额年金法适用于寿命不同的互斥方案决策。

甲公司2023年期初普通股为1000万股,净资产12000万元。公司于2023年5月1日按每10股送2股发放股票股利,又于当年10月1日增发200万股,2023年期末净资产为14000万元,每股市价为28元。甲公司2023年年末的静态市净率为( )倍。
甲公司2023年年末的市净率=28/[14000/(1000×1.2+200)]=2.80(元/股)。
【提示】在计算每股净资产时,应使用资产负债表日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而不是当期流通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

相比于传统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包括( )。

某企业生产和销售甲、乙、丙三种产品,全年固定成本为144000元,有关资料见下表:
产品 | 单价(元) | 单位变动成本(元) | 单位边际贡献(元) | 销量(件) |
甲 | 100 | 80 | 20 | 1000 |
乙 | 100 | 70 | 30 | 2000 |
丙 | 80 | 40 | 40 | 2500 |
边际贡献总额=(100-80)×1000+(100-70)×2000+(80-40)×2500=180000(元)
销售收入总额=100×1000+100×2000+80×2500=500000(元)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总额×100%=180000/500000=36%
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144000/36%=400000(元)
甲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400000×(100×1000)/500000=80000(元)
甲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80000/100=800(件)
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144000/36%=400000(元)
甲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400000×(100×1000)/500000=80000(元)
甲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80000/100=800(件)
安全边际额=500000-400000=100000(元)
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180000-144000=36000(元)
增加促销费用后的增量收益=20×(1200-1000)+30×(2500-2000)+40×(2600-2500)-10000=13000(元)
由于增量收益大于0,因此应该采取该促销措施。

A 公司是一个制造业企业,为增加产品产量决定添置一台设备,预计该设备将使用4 年。公司正在研究是通过自行购置还是租赁取得该设备。有关资料如下:
(1)如果自行购置该设备,预计购置成本1600万元。税法折旧年限为5 年,折旧期满时预计净残值率为5%, 按直线法计提折旧。4 年后该设备的变现价值预计为400万元。设备维护费用(保险、保养、修理等)预计每年16万元,假设均发生在每年年末。
(2)B 租赁公司可提供该设备的租赁服务,租赁期4 年,年租赁费370 万元,于每年年初支付。租赁公司负责设备的维护,不再另外收取费用。租赁期内不得撤租。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所有权不转让。
(3)A 公司的所得税税率为25%, 税前借款(有担保)利率为8% 。
税后有担保的借款利率=8%×(1–25%)=6%
每年折旧抵税额=1600×(1-5%)÷5×25%=76(万元)
每年维护费用税后净额=16×(1-25%)=12(万元)
4年后资产的账面价值=1600-1600×(1-5%)÷5×4=384(万元)
4年后资产变现税后净额=400-(400-384)×25%=396(万元)
平均年成本=[1600-396×(P/F,6%,4)+(12-76)×(P/A,6%,4)]/(P/A,6%,4)=307.22(万元)
计税基础=370×4 = 1480 (万元)
年折旧抵税额= 1480 ×(1 - 5 %) ÷5×25%= 70.3(万元)
4年后资产的账面价值= 1480- 1480×(1-5%)÷5×4=355.2(万元)
4年后资产变现税后净额=0-(0-355.2)×25%=88.8(万元)
平均年成本=[370+(370-70.3)×(P/A,6%,3)-(88.8+70.3)×(P/F,6%,4)]÷(P/A,6%,4)=301.6(万元)
方案二的平均年成本301.6万元小于方案一的平均年成本307.22万元,应选择方案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