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B,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期末如果发生了减值的迹象,就应进行减值测试,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按其差额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如果期末没有发生减值迹象,则无需进行减值测试。也就是说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在出现减值迹象时需要进行减值测试,并不需要每期期末都进行减值测试,当选。


选项A,2024确认的财务费用=400×4.3295×5%=86.59(万元),或=[2000-(2000-400×4.3295)]×5%=86.59(万元),不当选;选项B,2025年财务费用=(400×4.3295-400+86.59)×5%=70.92(万元),当选;选项C,2024年1月1日确认无形资产=400×4.3295=1731.8(万元),当选;选项D,2024年12月31日长期应付款列报金额=400×4.3295-400+86.59-400+(400×4.3295-400+86.59)×5%=1089.31(万元),或=长期应付款余额(2000-400)-未确认融资费用余额(2000-400×4.3295-86.59)-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400-70.92)=1089.31(万元),当选。
【提示】长期应付款列报金额=长期应付款的科目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科目余额-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2024年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5000万元购入一项无形资产并投入使用。该项无形资产预计可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直线法摊销。2024年年末和2025年年末,预计该项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分别为4320万元和3200万元。甲公司于每年年末对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后,原预计使用年限及净残值不变。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该项无形资产2026年6月30日的账面价值为( )万元。
2024年无形资产的摊销额=5000/10=500(万元),2024年年末应计提的减值准备=(5000-500)-4320=180(万元);2025年无形资产的摊销额=4320/9=480(万元),2025年年末应计提的减值准备=(4320-480)-3200=640(万元)。甲公司该项无形资产2026年6月30日的账面价值=3200-3200/8×6/12=3000(万元),选项C当选。

选项A,因为每10年可以申请一次延期,而且支付手续费与未来代理的收益相比比重极小,可以视为使用寿命不可确定的无形资产核算,不需要计提摊销,但应当在每年年末进行减值测试,不当选。

东明公司自行研发一项专利技术,至2024年1月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共发生支出150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1200万元。东明公司预计该专利技术的使用年限为15年,按照直线法进行摊销,预计净残值为0。2025年1月1日,由于该专利所处的领域技术更新迭代较快,东明公司预计使用该专利技术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间总共为10年。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东明公司2025年应计提的摊销金额为( )万元。
东明公司取得该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1200(万元);东明公司2024年应计提的摊销金额=1200÷15=80(万元),2024年年末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1200-80=1120(万元)。2025年1月1日,东明公司对该无形资产的预计总使用年限缩短为10年,2025年应计提的摊销金额=1120÷(10-1)=124.44(万元),选项D当选。

资产负债表中的“无形资产”项目,应按账面价值(即原值-累计摊销-减值准备)列示,则甲公司2024年年末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项目应列示的金额=600+30-(600+30)÷10=567(万元),选项A不当选。资产负债表中的“开发支出”项目,应根据“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减值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分析填列,则乙公司2024年年末资产负债表中“开发支出”项目应列示的金额为340(400-60)万元,并在报表附注中披露相关的减值情况,选项B当选。利润表中的“研发费用”项目,反映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化支出,以及计入管理费用的自行开发无形资产的摊销,则丙公司2024年利润表中“研发费用”项目应列示的金额为200(150+50)万元,丁公司2024年利润表中的“研发费用”项目应列示的金额为300(200+100)万元,选项C、D当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