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题的主要考核点是商业信用的定量分析。
企业进行商业信用的定量分析可以从考察信用申请人的财务报表开始。通常使用比率分析法评价顾客的财务状况。
常用的指标有:流动性和营运资本比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以及现金对负债总额比率)、债务管理和支付比率(利息保障倍数、长期债务对资本比率、带息债务对资产总额比率,以及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比率)和盈利能力指标(销售回报率、总资产回报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

应收账款赊销效果的好坏,依赖于企业的信用政策。
公司在对是否改变信用期间进行决策时,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1)收益的增加[销售增加额×边际贡献率或销售增加额×(1-变动成本率)];
(2)应收账款应计利息的增加;
(3)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坏账损失率)的增加;
(4)现金折扣成本和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的增加等。
但不考虑增加收益所涉及的所得税问题。

企业可以运用应收账款账户余额模式来:
(1)计划应收账款金额水平;
(2)衡量应收账款的收账效率;
(3)预测未来的现金流。


增加的收益=(1100-1000)×(1-60%)=40(万元)
【知识链接】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差额分析法解题思路之”增加的收益“
增加的应收账款应计利息=1100/360×90×60%×10%-1000/360×60×60%×10%=6.5(万元)
增加的坏账损失=25-20=5(万元)
增加的收账费用=15-12=3(万元)
增加的应收账款成本总额=6.5+5+3=14.5(万元)
【知识链接】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差额分析法解题思路之”增加的成本“
增加的税前损益=40-6.5-5-3=25.5(万元),大于零,所以应改变信用条件。
【知识链接】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差额分析法解题思路之”决策“

所谓“5C”系统,是评估顾客信用品质的五个方面,即“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和“条件”。
选项A指“5C”系统中的资本;
选项B指“5C”系统中的抵押;
选项C指“5C”系统中的条件;
选项D指“5C”系统中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