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单选题]甲公司向乙公司借款100万元,约定利息10万元。甲公司将一动产质押给乙公司。后甲公司到期无法履行债务,乙公司将该质物拍卖得到价款60万元,其中拍卖手续费5万元。当事人对履行顺位没有约定。乙公司实现的主债权金额是(    )。
  • A.

    45万元

  • B.

    50万元

  • C.

    55万元

  • D.

    60万元

答案解析
答案: A
答案解析:

债务人在履行主债务外还应当支付利息和实现债权的有关费用,其给付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应当按照下列顺序履行:(1)实现债权的有关费用;(2)利息;(3)主债务。选项A当选。

立即查看答案
本题来源:2024年中级《经济法》真题二(考生回忆版)
点击去做题
拓展练习
第1题
[单选题]

行政复议期间,下列情形导致行政复议中止的是(    )。

  • A.

    作为申请人的公民下落不明

  • B.

    作为申请人的公民死亡,没有近亲属

  • C.

    申请人撤回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构准予撤回

  • D.

    作为申请人的法人终止,没有权利承受人

答案解析
答案: A
答案解析:

选项BCD属于行政复议终止的情形。

点此查看答案
第2题
[不定项选择题]

根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各部门应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进行清查的有(    )。

  • A.

    因不可抗力造成资产灭失

  • B.

    单位合并

  • C.

    单位财务负责人发生变动

  • D.

    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答案解析
答案: A,B,D
答案解析: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应当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进行清算:(1)根据本级政府部署要求;(2)发生重大资产调拨、划转以及单位分立、合并、改制、撤销、隶属关系改变等情形;(3)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资产毁损、灭失;(4)会计信息严重失真;(5)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发生重大变更,涉及资产核算方法发生重要变化;(6)其他应当进行资产清查的情形。选项A、B、D当选。

点此查看答案
第3题
[判断题]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

  • A.正确
  • B.错误
答案解析
答案: A
答案解析: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本题表述正确。

点此查看答案
第4题
[组合题]

2024年5月6日,张某和李某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合同约定:将其所有的房屋以2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张某,2024年5月30日办理房屋过户登记;同日,张某向李某支付200万元购房款,若一方违约,需支付对方违约金30万元。

5月6日,双方签订定金合同,合同约定,张某在房屋买卖合同签订后3日内向李某支付定金50万元,房屋权属过户登记后,定金抵作价款;若张某违约,李某不向张某返还定金,若李某违约,李某向张某支付双倍定金。因资金紧张,张某于2024年5月9日向李某支付定金45万元。

2024年6月20日,张某得知以同等价格可以购买一套面积更大的房屋,遂向李某主张不再履行房屋买卖合同,要求李某向其返还定金45万元。李某主张,根据双方定金合同,因张某违约,李某不向其返还45万元定金。

2024年7月20日,张某和李某同时向法院提起诉讼。张某主张,双方的定金金额超过法定标准,不产生定金效力。李某主张,张某应向其支付违约金30万元,同时不返还张某支付的45万元定金。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和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解析
[要求1]
答案解析:

定金合同2024年5月9日成立。根据规定,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

[要求2]
答案解析:

张某的主张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是,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本题中,主合同标的额是200万元,其20%是40万元,因此只有超过的5万元不产生定金效力。

[要求3]
答案解析:

李某的主张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但不得同时主张违约金和定金。

点此查看答案
第5题
[不定项选择题]

根据证券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证券交易行为中,属于操纵市场的有(    )。

  • A.

    未经客户的委托,擅自为客户买卖证券

  • B.

    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交易

  • C.

    利用不确定的重大信息,诱导投资者证券交易

  • D.

    不以成交为目的,大量申报并撤销申报

答案解析
答案: B,C,D
答案解析:

禁止任何人以下列手段操纵证券市场,影响或者意图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1)单独或者通过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2)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交易;(3)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账户之间进行证券交易;(4)不以成交为目的,频繁或者大量申报并撤销申报;(5)利用虚假或者不确定的重大信息,诱导投资者进行证券交易;(6)对证券、发行人公开作出评价、预测或者投资建议,并进行反向证券交易;(7)利用在其他相关市场的活动操纵证券市场;(8)操纵证券市场的其他手段。选项B、C、D当选。

点此查看答案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