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组合题]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21 年度该公司发生与固定资产相关的业务如下:(1)1 月 8 日,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 M 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 500 000 元,增值税税额为 65 000 元,另支付安装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 40 000 元,增值税税额为3 600 元,全部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该设备预计可使用 5 年,预计净残值为 30 000 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1 月 10 日,M 设备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交付生产车间使用。(2)6 月 30 日,委托外单位对本公司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修理,其中行政管理部门设备的修理费为30 000 元,销售部门设备修理费为 10 000 元,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 40 000 元,增值税税额为 5 200 元,全部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3)12 月 5 日,报废一台 N 设备,该设备原值为 800 000 元,已计提折旧 760 000 元,未计提资产减值损失。设备报废取得变价收入 20 000 元,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为 2 600 元,报废过程中发生清理费用 6 000 元,全部款项均已通过银行办理结算。(4)12 月 31 日,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发现 2021 年 1 月购入的 M 设备存在减值迹象,其可收回金额为 440 000 元。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分析回答下列小题。(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元表示)
[要求1]

根据资料(1),下列各项中,甲公司购入 M 设备的入账价值是(  )元。

  • A、

    540 000

  • B、

    605 000

  • C、

    565 000

  • D、

    500 000

[要求2]

根据资料(1),下列各项中,甲公司购入 M 设备计提折旧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2021 年 1 月开始计提折旧

  • B、

    2021 年计提折旧 93 500 元

  • C、

    2021 年 2 月开始计提折旧

  • D、

    每月折旧额为 8 500 元

[要求3]

根据资料(2),下列各项中,甲公司支付设备修理费的会计处理正确的是(  )。

  • A、

    确认管理费用 40 000 元

  • B、

    确认制造费用 40 000 元

  • C、

    确认销售费用 10 000 元

  • D、

    确认管理费用 30 000 元

[要求4]

根据资料(3),下列各项中,甲公司报废 N 设备会计处理正确的是(  )。

  • A、

    支付清理费用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 6 000

      贷:银行存款 6 000

  • B、

    转入清理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 40 000

    累计折旧 760 000

       贷:固定资产 800 000

  • C、

    取得变价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22 6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 600

  • D、

    结转报废净损失时:

    借:资产处置损益 26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6 000

[要求5]

根据资料(1)和(4),下列各项中,12 月 31 日关于 M 设备期末计量和报表填列正确的是(  )。

  • A、

    M 设备应计提减值准备 6 500 元

  • B、

    期末 M 设备在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项目填列的金额为 446 500 元

  • C、

    M 设备的减值损失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 D、

    期末 M 设备在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项目填列的金额为 440 000 元

本题来源:2024《初级会计实务》押题密卷(一) 点击去做题
答案解析
[要求1]
答案: A
答案解析:

甲公司购入 M 设备的入账价值= 500 000 + 40 000 = 540 000(元)。

[要求2]
答案: B,C,D
答案解析:

1 月 10 日,M 设备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固定资产于次月开始计提折旧,所以从 2 月开始计提折旧,选项 A 错误,选项 C 正确;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月折旧额=(540 000 - 30 000)÷5÷12 = 8 500(元),选项 D 正确;2021 年计提折旧额= 8 500×11 = 93 500(元),选项 B 正确。

[要求3]
答案: C,D
答案解析:

本题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30 000

  销售费用 1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 200

  贷:银行存款 45 200

[要求4]
答案: A,B,C
答案解析:

结转报废净损失分录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 26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6 000

[要求5]
答案: A,C,D
答案解析:

年末时,M 设备计提减值准备前的账面价值= 540 000 - 93 500 = 446 500(元)> 可收回金额 440 000 元,资产负债表日,资产按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446 500 - 440 000 = 6 500(元),选项 A 正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选项 C 正确;期末 M 设备在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项目填列的金额应根据 M 设备固定资产的期末余额(540 000 元),减去 M 设备计提的折旧(93 500 元)和 M 设备计提的减值准备(6 500 元)后的金额填列,选项 D 正确,选项 B 错误。

立即查看答案
立即咨询
拓展练习
第1题
[不定项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会引起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发生变化的有(    )。【25考季调整】

  • A.计提坏账准备
  • B.收回应收账款
  • C.转销坏账
  • D.收回已转销的坏账
答案解析
答案: A,B
答案解析:

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实际可收回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账户借方余额(即账面余额)-“坏账准备”账户贷方余额(已提坏账准备)。

选项A,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减少:

借:信用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选项B,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减少: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选项C,账面价值不变: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选项D,账面价值不变:

借:应收账款

       贷:坏账准备

借:坏账准备

       贷:信用减值损失

同时,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所以本题选AB。


知识点拓展

坏账准备的相关会计处理:




点此查看答案
第2题
答案解析
答案: D
答案解析:

企业以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含税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企业应确认的应付职工薪酬=10+1.3= 11.3(万元)。


知识点拓展

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含税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基本账务处理如下:

1.计提职工薪酬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含销项税的售价)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含销项税的售价)

2.实际发放

1)确认收入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含销项税的售价)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点此查看答案
第3题
答案解析
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存货”项目,反映企业期末在库、在途和在加工中的各种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或成本(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存货包括各种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发出商品等。本项目应根据“材料采购”“原材料”“库存商品”“周转材料”“委托加工物资”“发出商品”“生产成本”“受托代销商品”“合同履约成本”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数,减去“受托代销商品款”“存货跌价准备”“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知识点拓展】

点此查看答案
第4题
[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各项中,应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的有(     )。
  • A.交纳的印花税
  • B.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应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 C.为企业员工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
  • D.交纳的耕地占用税
答案解析
答案: B,C
答案解析:

企业交纳的耕地占用税、印花税、车辆购置税、契税、进口关税等不需要预计应交数的税金,不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选项AD,不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


【知识点拓展】

企业根据税法规定应交纳的各种税费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契税、车辆购置税、环境保护税等。

 

[注意]

①企业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等,也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

②因为交纳的印花税、耕地占用税等不需要预计应交数的税金,所以不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不通过应交税费核算的有:a.印花税;b.耕地占用税;c.车辆购置税;d.契税。

点此查看答案
第5题
答案解析
答案: C
答案解析:

当合同中包含两项或多项履约义务时,需要按照各单项履约义务所承诺商品的单独售价的相对比例,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

A商品应当分摊的交易价格=200÷(200+425)×500=160(万元);

B商品应当分摊的交易价格=425÷(200+425)×500=340(万元)。

点此查看答案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