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关键绩效指标一般可分为结果类和动因类两类指标,其中结果类指标是反映企业绩效的价值指标,主要包括投资报酬率、权益净利率、经济增加值、息税前利润、自由现金流量等综合指标。


下列关于剩余收益与经济增加值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剩余价值和经济增加值都是绝对值,不便于不同规模公司的业绩比较,选项C正确。在计算经济增加值时,对于净收益应作哪些调整以及资本成本的确定等,尚存在许多争议,这些争议不利于建立一个统一的规范,而缺乏统一性的业绩评价指标,只能在一个公司的历史分析以及内部评价中使用,因此选项D不正确。

下列关于平衡计分卡与传统业绩评价系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传统的业绩考核注重对员工执行过程的控制,平衡计分卡则强调目标制定的环节,选项B不正确。

下列关于经济增加值评价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经济增加值仅对企业当期或未来1~3年价值创造情况进行衡量和预判,无法衡量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价值创造情况,选项B错误。

甲公司利用平衡计分卡进行业绩考评,下列各种维度中,平衡计分卡需要考虑的有( )。
平衡计分卡的目标和指标来源于企业的愿景和战略,这些目标和指标从四个维度来考察企业的业绩,即财务维度、顾客维度、内部业务流程维度和学习与成长维度,选项B不正确。

甲公司有A、B两个部门,A部门平均净经营资产1500万元,投资报酬率10%;B部门投资报酬率12%,剩余收益48万元。假设A部门要求的税前投资报酬率8%,B部门要求的税前投资报酬率10%,加权平均税后资本成本6%,企业所得税税率25%。假设没有需要调整的项目。
要求:
A部门的剩余收益=10%×1500-1500×8%=30(万元)
48=平均净经营资产×12%-平均净经营资产×10%
解得:平均净经营资产=2400(万元)
A部门的经济增加值=1500×10%×(1-25%)-1500×6%=22.5(万元)
B部门的经济增加值=2400×12%×(1-25%)-2400×6%=72(万元)
两者联系:经济增加值和剩余收益均与投资报酬率相联系。剩余收益业绩评价旨在设定部门投资的最低报酬率,防止部门利益伤害整体利益。经济增加值旨在使经理人员赚取超过资本成本的报酬,促进股东财富最大化。
两者区别:①计算方法不同。部门剩余收益通常使用部门的税前营业利润和部门要求的税前投资报酬率计算;部门经济增加值使用部门税后净营业利润和加权平均税后资本成本计算,并对税后净营业利润和资本占用进行调整。
②功能作用不同。当税金是重要因素时,经济增加值比剩余收益可以更好地反映部门盈利能力。
③计算依据不同。经济增加值与公司的实际资本成本相联系,因此是基于资本市场的计算方法;剩余收益使用的部门要求的报酬率,主要考虑管理要求以及部门个别风险的高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