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练习
第2题
[单选题]下列各项有关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以成本模式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存货,存货应按转换日的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其他综合收益
  • B.以成本模式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固定资产,自用固定资产应按转换日的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益
  • C.以存货转换为以公允价值模式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应按转换日的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小于存货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益
  • D.以公允价值模式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固定资产,自用固定资产应按转换日的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其他综合收益
答案解析
答案: C
答案解析:采用成本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为非投资性房地产,应当将该房地产转换前的账面价值作为转换后的入账价值,选项A和B错误;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时,应当以其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入账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选项D错误。
点此查看答案
第3题
[不定项选择题]

关于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的确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

    作为存货的房地产改为出租,或者自用建筑物或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改为出租,其转换日为租赁期开始日

  • B.

    作为存货的房地产改为出租,或者自用建筑物或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改为出租,其转换日为租赁合同签订日

  • C.

    自用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改用于资本增值,其转换日为自用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后确定用于资本增值的日期

  • D.

    作为存货的房地产改为出租,或者自用建筑物或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改为出租,其转换日为承租人支付的第一笔租金的日期

  • E.

    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房地产,其转换日为房地产达到自用状态,企业开始将房地产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者经营管理的日期

答案解析
答案: A,C,E
答案解析:

作为存货的房地产改为出租,或者自用建筑物或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改为出租,其转换日为租赁期开始日,选项B和D说法不正确,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A、C、E。

点此查看答案
第4题
[不定项选择题]

下列各项资产可划分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的有(  )。

  • A.

    已出租的生产厂房

  • B.

    作为存货管理的商品房

  • C.

    按国家有关规定认定的闲置土地

  • D.

    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 E.

    出租和自用共存的办公楼,能够单独计量的出租部分

答案解析
答案: A,D,E
答案解析:

作为存货管理的商品房属于存货,选项B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按国家有关规定认定的闲置土地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选项C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综上知选项A、D、E正确。

点此查看答案
第5题
[组合题]

纯生公司于2021年12月31日将一自用建筑物对外出租并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租期为3年,每年12月31日收取租金240万元,出租时,该建筑物的成本为4200万元,已提折旧50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300万元,尚可使用年限为8年,公允价值为3000万元,纯生公司对该建筑物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零。2022年12月31日该建筑物的公允价值为2800万元。2023年12月31日该建筑物的公允价值为3200万元。2024年12月31日该建筑物的公允价值为3500万元。2025年1月5日将该建筑物对外出售,收到3800万元存入银行。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各题。

答案解析
[要求1]
答案解析:

自用房地产转为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按照公允价值入账,借方差额应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会计分录为:

借:投资性房地产3000

  累计折旧5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3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00

 贷:固定资产4200

[要求2]
答案解析:2022年应确认的租金收入为240万元,应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3000-2800=200(万元),投资性房地产2022年影响营业利润的金额=240-200=40(万元)。
[要求3]
答案解析:2021至2024年共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500万元(3500-3000),2021年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失400万元,故出售应结转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万元,选项C错误。
[要求4]
答案解析:因该投资性房地产对纯生公司利润总额的累计影响额=240×3+3800-(4200-500-300)=1120(万元)。
点此查看答案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