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项B当选:“平等地适用法律规范,符合公正法则”“行政行为应保持适度,符合比例原则要求”均属于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内容,该选项中“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符合比例原则”正是上述内容的体现。
选项A、C、D不当选:这三个选项始终围绕“法定”二字展开,选项A表述的是程序法定,选项C表述的是权力法定,选项D表述的是权力和程序均法定,三个选项均体现“行政合法性原则”;但选项C中,有关“行政裁量权只能在紧急处置的情形下行使”的表述有误,应该是“行使行政应急权力应该存在明确无误的紧急危险或危害”。

根据《立法法》规定,下列关于法律效力冲突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选项A当选:行政法规之间的效力冲突由国务院裁决。
选项E当选:国务院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选项B不当选:法律之间的效力冲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选项C、D不当选:各部门规章之间、各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它们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根据行政法理论,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包括( )。
选项A、B、D当选: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有知情权、参与权、受益权、抵抗权及请求权等。
选项C、E属于行政主体的职权内容不当选。

根据行政法基本理论,下列关于行政法律关系特征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为:
(1)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一方必须是行政主体;(选项A)
(2)行政法律关系具有非对等性,即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对等;(选项B)
(3)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一般是法定的,即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通常不能相互约定权利义务,不能自由选择权利和义务,必须依据法律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但是有例外情况,例如,行政协议当事人之间可以相互约定权利和义务;(选项C)
(4)行政主体实体上的权利义务往往是重合的;
(5)行政法律关系争议通过行政程序或准司法程序以及司法程序解决。(选项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