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薪金”账面价值=4800-4000=800(万元),计税基础为0,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800万元,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甲公司2024年度按税法可税前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4000×8%=320(万元),实际发生的300万元当期可扣除,2023年超过税前扣除限额的部分40万元(10÷25%)本期可扣除20万元,应当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20×25%=5(万元)。

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各年税前会计利润均为10 0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2023年末“预计负债”科目余额为500万元(因计提产品保修费用确认),2023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125万元(因计提产品保修费用确认)。甲公司2024年实际支付保修费用400万元,在2024年度利润表中确认了600万元的营业成本,同时确认为预计负债。假定不考虑除所得税外的其他因素,2024年度因该业务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费用为( )万元。
2024年年末预计负债账面价值=500-400+600=700(万元),2024年年末预计负债计税基础=700-700=0,2024年年末累计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金额=700(万元),2024年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700×25%=175(万元),2024年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175-125=5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50万元。

甲公司2023年年末的“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修费用”科目贷方余额为300万元,2024年计提产品质量保修费用200万元,实际发生保修支出100万元。税法规定与产品质量相关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不考虑除所得税外的其他因素,则2024年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为( )万元。
2023年年末,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为300万元,计税基础为0,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300×25%=75(万元);2024年年末,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300+200-100=400(万元),计税基础为0,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400×25%=100(万元),2024年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为25万元(100-75)。

甲公司在2023年度的会计利润为-6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用以后5年税前利润弥补亏损。年末甲公司调整经营策略,预计2024年至2026年每年税前利润分别为150万元、250万元和450万元,假设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无其他暂时性差异。假定不考虑除所得税外的其他因素,则甲公司因该事项对2024年递延所得税资产影响正确的是( )。
甲公司3年的预计盈利已经超过600万元的亏损,说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能够在税法规定的5年经营期内转回,应该确认这部分递延所得税资产。2023年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600×25%=150(万元);2024年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150×25%=37.5(万元)。

甲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000万元,利润总额为400万元,当年实际发生广告费用200万元,税法规定每年广告费用的应税支出不得超过当年营业收入的15%,超过部分以后年度可以税前扣除,甲公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当年行政性罚款支出为10万元,当年购入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截止年末增值了1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则甲公司2024年应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为( )万元。
①甲公司2024年应纳税所得额=400+10+(200-1000×15%)-10=450(万元);②应交所得税=450×25%=112.5(万元);③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00-1000×15%)×25%-0=12.5(万元);④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10×25%-0=2.5万元;⑤所得税费用=112.5-12.5+2.5=102.5(万元)。
【提示】税率不变的情况下,在客观题中建议直接用简便算法,所得税费用=(税前会计利润±不确认递延所得税的差异)×税率。即所得税费用=(400+10)×25%=102.5(万元)。

下列交易或事项中,属于确认递延所得税的有( )。
如果无形资产的确认不是产生于企业合并交易、同时在确认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按照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规定,不确认该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选项A不当选;承租人在租赁期开始日初始确认租赁负债并计入使用权资产的租赁交易和因存在弃置义务而确认预计负债并计入相关资产成本的交易不适用上述豁免初始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规定,选项B、C当选;非同一控制吸收合并免税条件下,被合并方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选项D当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