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生产单位(车间、分厂)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和其他制造费用。为生产工人发生的费用应该计入制造费用,选项B当选。

某种产品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或者在产品数量虽大但各月之间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月初、月末在产品成本的差额对完工产品成本的影响不大,为了简化核算工作最好采用( )。
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适用于某种产品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少,或者在产品数量虽多但各月之间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月初、月末在产品成本的差额对完工产品成本影响不大的情况。

A公司是一个化工生产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这三种产品是联产品,本月发生联合生产成本748500元。该公司采用可变现净值法分配联合生产成本。由于在产品主要是生产装置和管线中的液态原料,数量稳定并且数量很少,在成本计算时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产成品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本月的其他有关数据如下:
要求:
用可变现净值法分配联合生产成本 单位:元
计算说明:
甲产品可变现净值=4×700000-1050000=1750000(元)
乙产品可变现净值=6×350000-787500=1312500(元)
丙产品可变现净值=5×170000-170000=680000(元)
甲、乙、丙产品可变现净值合计=1750000+1312500+680000=3742500(元)
联合生产成本分配率=联合生产成本/可变现净值合计=748500/3742500=0.2
甲产品应分配的联合成本=0.2×1750000=350000(元)
乙产品应分配的联合成本=0.2×1312500=262500(元)
丙产品应分配的联合成本=0.2×680000=136000(元)
月末产成品存货成本 单位:元
因为在成本计算时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因此单位成本=总成本/本期产量

甲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乙产品,依次经过三道工序,工时定额分别为40小时、35小时和25小时。月末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采用约当产量法分配。假设制造费用随加工进度在每道工序陆续均匀发生,各工序月末在产品平均完工程度60%,第三道工序月末在产品数量6000件。分配制造费用时,第三道工序在产品约当产量是( )件。(2018年)
第三道工序在产品约当产量=6000×(40+35+25×60%)/(40+35+25)=5400(件)。

假如甲产品本月完工产品产量600件,在产品100件,完工程度按平均50%计算;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其他费用随加工进度陆续发生。月末采用约当产量法(加权平均法)分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甲产品月初在产品成本和本月生产费用合计如下:直接材料费用70700元、直接人工费用39650元、燃料动力费用85475元、制造费用29250元。
要求:计算甲产品本月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
直接材料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100(件),其他费用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100×50%=50(件)
完工产品负担的直接材料费用=70700/(600+100)×600=60600(元)
在产品负担的直接材料费用=70700/(600+100)×100=10100(元)
完工产品负担的直接人工费用=39650/(600+50)×600=36600(元)
在产品负担的直接人工费用=39650/(600+50)×50=3050(元)
完工产品负担的燃料和动力费用=85475/(600+50)×600=78900(元)
在产品负担的燃料和动力费用=85475/(600+50)×50=6575(元)
完工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29250/(600+50)×600=27000(元)
在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29250/(600+50)×50=2250(元)
甲产品本月完工产品成本=60600+36600+78900+27000=203100(元)
甲产品本月月末在产品成本=10100+3050+6575+2250=21975(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