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经济订货量= (2×720×500/200)1/2=60(吨)
平均每天耗用量=720/360=2(吨)
不设保险储备,B=0吨,再订货点R=10×2=20(吨)
缺货量S=(22-20)×30%+(24-20)×20%=1.4(吨)
年订货次数=720/60=12(次)
TC(S,B)=1.4×12×50+0×200=840(元)
设2吨的保险储备,B=2吨,再订货点R=10×2+2=22(吨)
缺货量S=(24-22)×20%=0.4(吨)
TC(S,B)=0.4×12×50+2×200=640(元)
设4吨的保险储备,B=4吨,再订货点R=10×2+4=24(吨)
缺货量S=0(吨)
TC(S,B)=0×12×50+4×200=800(元)
最合理的保险储备量=2(吨)
方案一的总成本=720×(3000+100)+(2×720×500×200)1/2+640=2244640(元)
【提示】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保险费、装卸费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材料采购总价=3000+100=3100(元);单位订货成本=500(元)。
(2)经济订货量={(2×720*100)/[200×(1-2/10)]}1/2=30(吨)
方案二的总成本=720×(3300+20)+[2×720×100×200×(1-2/10)]1/2=2395200(元)
【提示】材料采购总价=3300+20=3320(元);单位订货成本=100(元)。
(3)因为方案1的总成本低,应选择方案1。


研究保险储备的目的,就是要找出合理的保险储备量,使缺货或供应中断损失和储备成本之和最小。以下因素中,可能需要考虑的有( )。
缺货或供应中断损失=单位缺货成本×一次订货缺货量×年订货次数,选项A当选;保险储备量的储备成本=保险储备量×单位储存变动成本,选项B当选;计算“一次订货缺货量”时需要知道交货期内的平均需要量,选项C当选。年订货次数=存货年需要量/经济订货量,选项D当选。

存货经济订货批量=(2KD/Kc)1/2 ,由此看出存货年需求量、单位订货变动成本与存货经济订货批量同向变动,选项B、D正确;单位储存成本与存货经济订货批量反向变动,选项A错误;订货固定成本与存货经济订货批量无关,选项C错误。

甲公司是一个汽车挡风玻璃批发商,为5家汽车制造商提供挡风玻璃。该公司总经理为了降低与存货有关的总成本,请你帮助他确定最佳的采购批量。有关资料如下:
(1)挡风玻璃的单位进货成本为1300元。
(2)全年需求预计为9900块。
(3)每次订货发出与处理订单的成本为38.2元。
(4)每次订货需要支付运费68元。
(5)每次收到挡风玻璃后需要验货,验货时外聘一名工程师,验货需要6小时,每小时支付工资12元。
(6)为存储挡风玻璃需要租用公共仓库。仓库租金每年2800元,另外按平均存量加收每块挡风玻璃12元/年。
(7)挡风玻璃为易碎品,损坏成本为年平均存货价值的1%。
(8)公司的年资金成本为5%。
(9)从订货至挡风玻璃到货,需要6个工作日。
(10)在进行有关计算时,每年按300个工作日计算。
要求:
(1)计算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
(2)计算每块玻璃的变动储存成本;
(3)计算经济订货量;
(4)计算与经济订货量有关的存货总成本。
(5)计算再订货点。(2012年)
(1)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每次处理订单成本+每次运费+每次验货费=38.2+68+6×12=178.2(元)
(2)每块玻璃的变动储存成本=单件仓储成本+单件损毁成本+单件存货占用资金成本=12+1300×1%+1300×5%=90(元)
(3)经济订货批量=(2*9900*178.2/90)1/2 =198(块)
(4)与经济订货批量有关的存货总成本=(2×9900×178.2×90)1/2=17820(元)
(5)再订货点=6×9900/300=198(块)

根据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模型:经济订货量Q*={2KD/[Kc×(1-d/P)]}1/2,影响存货经济订货量的因素有存货全年总的需求量D、一次订货变动成本K、单位存货年变动储存成本Kc、每日耗用量d和每日送货量P。
【提示】注意题干要求为选择没有影响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