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物资的成本包括加工中实际耗用物资的成本、支付的加工费及应负担的运杂费、支付的税费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不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一般纳税人委托其他单位加工材料收回后直接对外销售的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计入委托加工材料的成本。
【知识点拓展】

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所以本题中原材料的入账成本=50+0.3+0.2=50.5(万元)。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应计入存货的成本,但损耗是包含在了商品价款中,可以理解为商品的价款中发生了合理损耗,所以在计算成本中不用单独再加合理损耗。
【知识点拓展】
[注意]
①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仅仅是增加存货的单位成本。
②商品流通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销售费用。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计入采购原材料的成本,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也计入原材料成本。甲企业该批原材料的入账价值=2 060×50+500=103 500(元)。
【知识点拓展】
[注意]
①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仅仅是增加存货的单位成本。
②商品流通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销售费用。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20+(110-120)]/(80+120)×100%=5%(超支差异率);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本月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100×5%=5(万元)。
【知识点拓展】
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
(1)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2)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本月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3)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1+材料成本差异率)
(4)结存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5)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材料成本差异率)
[注意]
材料成本差异率如为负数,代表节约差;如为正数,代表超支差。

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不含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可归属于存货采购的费用包括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故选项ABCD都应计入材料采购成本,选项A运输途中发生的合理损耗会提高材料的单位成本。
【知识点拓展】
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其他成本。
[注意]
①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仅仅是增加存货的单位成本。
②商品流通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销售费用。

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时,材料的收入、发出、结存均按计划成本计价。月末计算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进行分摊,根据领用材料的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从而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知识点拓展】
企业日常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发出的存货成本应由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进行结转,按照所发出存货的用途,分别记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