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单选题]下列民事法律事实中,属于准法律行为的是(  )。
  • A.

    债权让与通知

  • B.立遗嘱
  • C.侵权行为
  • D.无因管理
本题来源:真题卷(一) 点击去做题
答案解析
答案: A
答案解析:

选项A,准法律行为,是指由法律直接规定民法效果的表意行为,包括意思通知(即行为人内心意愿的告知,如要约拒绝、履行催告)、观念通知(即行为人对客观事实的告知,如承诺迟到通知、债权让与通知)和情感表示(即行为人感情的表达,如被继承人对继承人的宽恕)。

选项B,法律行为,是指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素,旨在按照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发生相应民法效果的表意行为,如订立合同、立遗嘱。

选项C、D,非表意行为,即事实行为,是指无须表示内心意思即依法发生民法效果的行为,如建造房屋、创作作品、拾得遗失物、先占、无因管理、侵权行为等。

立即查看答案
立即咨询
拓展练习
第1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行政行为明显不当、无效、撤销和废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行政行为的撤销是因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 B.

    没有依据的行政行为和违反法定程序的行政行为均无效

  • C.

    行政行为的废止是因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失

  • D.

    对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应当复议决定变更或判决撤销

答案解析
答案: D
答案解析:

行政行为撤销的情形主要有:(1)行政行为在合法要件方面有瑕疵。合法的行政行为具备主体合法、权限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四要素,任何行政行为如缺损其中一个或数个要件,该行政行为就是可撤销的行政行为;(2)行政行为明显不当;(3)行政行为没有事实依据。选项A错误。

通常认为,行政行为存在重大且明显违法的,属于无效情形,选项B错误。

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一经作出不得随意废止。只有在下列情形下,才可依法定程序予以废止:(1)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等经有权机关修改、废止或撤销,依此作出的相应行政行为如继续实施,则与新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相抵触,或因失去其作出依据而废止;(2)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原行政行为的继续存在将有损公共利益,同时可能会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3)行政行为已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国家的行政管理目的,从而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选项C错误。

在行政复议程序中,对于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但是内容不适当的行政行为,行政复议机关作出变更决定。在行政诉讼程序中,对于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选项D正确。

点此查看答案
第2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逮捕、取保候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取保候审分别由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执行

  • B.

    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应当责令其提出保证人并交纳保证金

  • C.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予以逮捕

  • D.

    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应先行监视居住

答案解析
答案: C
答案解析: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选项A错误。对同一犯罪嫌疑人决定取保候审,不得同时使用保证人保证和保证金保证,选项B错误。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10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选项C正确。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规定未规定“应先行监视居住”,选项D错误。

点此查看答案
第3题
[单选题]

下列行为中,不属于准法律行为的是(  )。

  • A.

    订立合同

  • B.

    要约拒绝

  • C.

    发生不可抗力的通知

  • D.

    被继承人对继承人的宽恕

答案解析
答案: A
答案解析:

选项A属于法律行为。

点此查看答案
第4题
[不定项选择题]下列数人侵权中,行为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的有(  )。
  • A.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
  • B.教唆、帮助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
  • C.教唆、帮助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
  • D.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
  • E.二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其中一人或数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但不能确认具体侵权人
答案解析
答案: C,D,E
答案解析:

选项A、B,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由教唆人、帮助人承担侵权人应承担的全部责任;监护人在未尽到监护职责的范围内与教唆人、帮助人共同承担责任,但责任主体实际支付的赔偿费用总和不应超出被侵权人应受偿的损失数额。监护人先行支付赔偿费用后,就超过自己相应责任的部分可以向教唆人、帮助人追偿。教唆人、帮助人以其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行为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为由,主张不承担侵权责任或者与行为人的监护人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选项C,教唆、帮助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选项D,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选项E,二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其中一人或者数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能够确定具体侵权人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不能确定具体侵权人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点此查看答案
第5题
[不定项选择题]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关于附加刑适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

    对一个犯罪可以适用两个以上附加刑

  • B.

    犯罪分子假释后,不再执行剥夺政治权利

  • C.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无须执行

  • D.

    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数罪并罚时附加刑仍须执行

  • E.

    附加刑不能单独适用,只能附加适用

答案解析
答案: A,D
答案解析:

对一个犯罪可以适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附加刑,选项A正确。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徒刑、拘役执行完毕之日或者从假释之日起计算,选项B错误。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选项C错误。数罪中有判处附加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选项D正确。附加刑可单独适用,可附加适用,选项E错误。

点此查看答案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