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公司对乙公司具有重大影响,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应采用权益法核算,其初始投资成本为1500万元,小于享有的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1800万元(6000×30%),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到1800万元,选项A、B错误;甲公司2021年度应确认的投资收益=[400-(180-100)+(180-100)÷10×6÷12]×30%=97.2(万元),选项C错误;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在2021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应列示的年末余额=1800+97.2=1897.2(万元),选项D正确。甲公司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2021年1月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1500
贷:银行存款1500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6000×30%-1500)300
贷:营业外收入300
2021年12月3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97.2
贷:投资收益97.2

当法律要求企业提供质量保证时,该法律规定通常表明企业承诺提供的质量保证不是单项履约义务,企业按法定要求提供的质量保证应按照或有事项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租赁期开始日,由于未来的租赁付款额并不确定,因此暂不确认租赁负债,甲公司的租赁负债为0;第1年年末,甲公司支付的租金不属于租赁付款额初始计量金额,因此不应计入使用权资产,应计入制造费用;第1年年末,甲公司应根据后续年度支付的固定租赁付款额确认租赁负债及使用权资产,第1年年末,使用权资产账面余额=租赁负债账面余额=60×(P/A,5%,4)=60×3.5460=212.76(万元)。甲公司在第1年年末的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1)支付第1年租金:
借:制造费用60
贷:银行存款60
(2)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
借:使用权资产212.76
租赁负债——未确认融资费用27.24
贷:租赁负债——租赁付款额(60×4)240

购买日乙公司该项固定资产在合并报表上的账面价值为900万元,计税基础为400万元,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900-400)×25%=125(万元)。同时考虑递延所得税后,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5500-125=5375(万元),购买日确认的合并商誉=2000×2.6-5375×80%=900(万元)。
购买日,甲公司编制合并报表相关调整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原价500
贷:资本公积500
借:资本公积1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25
由此,购买日在合并报表上应调增资本公积375万元(500-125)。
综上所述,选项A、B、C当选。

借:信用减值损失110
贷:坏账准备110(2分)
库存商品的入账价值=1150×800/(450+800)=736(万元)(2分)
设备的入账价值=1150×450/(450+800)=414(万元)(2分)
甲公司2025年1月31日因上述债务重组影响损益的金额=1150-(1300-110)=-40(万元)(2分)
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736
固定资产414
坏账准备110
投资收益40
贷:应收账款1300(2分)

甲公司2025年7月20日以长期股权投资换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260
固定资产115
投资收益45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340
——损益调整50
——其他综合收益20
——其他权益变动10(3分)
借:其他综合收益2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
贷:投资收益30(2分)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8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8(3分)
借:应收股利12
贷:投资收益12(2分)
借:银行存款12
贷:应收股利12(2分)
借:银行存款288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260
——公允价值变动18
投资收益10(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