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不定项选择题]公共物品所具有的特征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有(    )。
  • A.

    外部效应

  • B.受益的非排他性
  • C.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 D.提供目的的非营利性
  • E.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本题来源:2022年《财政税收》真题(考生回忆版) 点击去做题
答案解析
答案: B,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特征。

公共物品的四个特征是密切联系的,其中核心特征是受益的非排他性和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和提供目的的非营利性是受益的非排他性和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的自然延伸。在实际生活中,除了完全的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外,还存在着兼有公共物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C。

立即查看答案
立即咨询
拓展练习
第1题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我国政府全口径预算体系是(    )。
  • A.社会保障基金预算
  • B.一般公共预算
  • C.政府性基金预算
  • D.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答案解析
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政府预算模式。

全口径预算体系包括一般公共预算【选项B】、政府性基金预算【选项C】、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选项D】、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社会保障不等于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

点此查看答案
第2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财政补贴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财政补贴的主体是国家
  • B.财政补贴的目的是贯彻一定的政策,满足某种特定的需要,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
  • C.财政补贴是通过财政资金有偿进行的
  • D.财政补贴是一种社会财富再分配
答案解析
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财政补贴支出。

【选项C错误】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补助给企业和居民的一种再分配形式。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C。

点此查看答案
第3题
[单选题]消费税应税消费品生产企业收取的下列款项,不应计入消费税计税依据的是(    )。
  • A.购买方延期付款支付的利息
  • B.随同高档手表销售收取的包装盒费用
  • C.销售白酒收取的包装物押金
  • D.运输发票开给购买方收回的代垫运费
答案解析
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消费税的计税依据。

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包括销售应税消费品从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所谓价外费用是指价外向购买方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滞纳金、延期付款利息、赔偿金、代收款项、代垫款项、包装费、包装物租金、储备费、优质费、运输装卸费以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但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代垫运输费用不包括在内:(1)承运部门的运输费用发票开具给购买方的;(2)纳税人将该项发票转交给购买方的。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D。

点此查看答案
第4题
[不定项选择题]现代税收的财政原则主要包括(    )。
  • A.充裕原则
  • B.弹性原则
  • C.便利原则
  • D.效率原则
  • E.节约原则
答案解析
答案: A,B,C,E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税收原则。

现代税收原则中的财政原则主要包括充裕原则【选项A】、弹性原则【选项B】、便利原则【选项C】和节约原则【选项E】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BCE。

点此查看答案
第5题
[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关于发行公债引发的排挤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政府通过提高公债利率来吸引企业认购公债进而减少投资是一种直接的排挤效应
  • B.政府通过提高公债利率来吸引个人认购公债进而减少消费是一种间接的排挤效应
  • C.政府发债,增加了货币需求,在货币供给一定的条件下,导致利率上升,从而减少企业的投资,是一种间接的排挤效应
  • D.政府发债,增加了货币需求,在货币供给一定的条件下,导致利率上升,从而减少个人的消费,是一种直接的排挤效应
  • E.政府通过行政摊派将公债分配给企业和个人认购,从而减少企业的投资和个人的消费是一种间接的排挤效应
答案解析
答案: A,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及其经济效应。

如果公债是自愿认购,那么这种排挤效应就是以非强制的方式来实现的。具体有两种途径:

(1)一种途径是直接实现,即政府有意识地通过提高公债利率或降低发行价格,来吸引企业或个人甚至商业银行认购公债,进而减少投资和消费,这是一种直接的排挤效应;

(2)另一种途径是由于政府发债,增加了货币需求,在货币供给一定的条件下,导致利率上升,从而减少企业的投资和个人的消费,这是一种间接的排挤效应。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C。

点此查看答案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