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本动因亦称成本驱动因素,是指诱导成本发生的原因,是成本对象与其直接关联的作业和最终关联的资源之间的中介。成本动因又可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

2020年末的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200+450+560)-(300+400)=510(万元)。
当前应收账款周转率=当前赊销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当前应收账款周转期=450÷(当前赊销收入÷360)=45(天);
解得:当前赊销收入=3600(万元);
则当前销售收入=3600÷75%=4800(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销售收入=当前销售收入×(1+年销售额增长率)=4800×(1+20%)=5760(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赊销收入=改变信用政策后的销售收入×赊销比例=5760×90%=5184(万元)。
当前全年购货成本=当前销售收入×购货成本平均占销售额的百分比=4800×60%=2880(万元);
应付账款周转次数=年购货成本/应付账款平均余额=2880/400=7.2(次)
应付账款周转期=360/应付账款周转次数=360/7.2=50(天)。
改变信用政策后销货成本=改变信用政策后的销售收入×销货成本率=5760×70%=4032(万元);
由于改变信用政策预计不会影响存货周转率和变动成本率,即存货平均余额将与销售收入同比增长:改变信用政策后存货平均余额=基期存货平均余额×(1+销售增长率)=560×(1+20%)=672(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存货周转次数=年销货成本/存货平均余额=4032÷672=6(次)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存货周转期=360/存货周转次数=360÷6=60(天);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经营周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60+60=120(天);
由于改变信用政策预计不会影响应付账款周转期,则:改变信用政策后的现金周转期=改变信用政策后的经营周期-应付账款周转期=120-50=70(天)。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边际贡献=改变信用政策后的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5760×(1-70%)=1728(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前的边际贡献=改变信用政策前的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4800×(1-70%)=1440(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改变信用政策后的赊销收入/360×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
=5184÷360×60×70%×10%=60.48(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前的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450×70%×10%=31.5(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增加额=60.48-31.5=28.98(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改变信用政策后的存货平均余额×资本成本=560×(1+20%)×10%=67.2(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前的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改变信用政策前的存货平均余额×资本成本=560×10%=56(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增加额=67.2-56=11.2(万元)。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税前损益增加额=(1728-380-60.48-67.2)-(1440-200-31.5-56)=67.82(万元)。
由于改变信用政策使税前损益增加,因此甲公司应当改变信用政策。

甲公司该筹资方案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12%×(1-25%)÷(1-10%)]×20%+15%×80%=14%
方案一项目的年折旧额=(20+60)×(1-20%)÷4=16(万元)。
①第3年项目现金净流量=120×(1-25%)-30×(1-25%)+16×25%=71.5(万元)。
②第4年项目现金净流量=71.5-50×(1-25%)=34(万元)。
③第6年项目现金净流量=120×(1-25%)-40×(1-25%)+16×25%+10+(80×20%-10)×25%+20=95.5(万元)。
方案一第5年的项目现金净流量=120×(1-25%)-40×(1-25%)+16×25%=64(万元)。
①方案一的净现值=71.5×(P/F,14%,3)+34×(P/F,14%,4)+64×(P/F,14%,5)+95.5×(P/F,14%,6)-20×(P/F,14%,2)-60×(P/F,14%,1)-20=71.5×0.6750+34×0.5921+64×0.5194+95.5×0.4556-20×0.7695-60×0.8772-20=57.12(万元)。
②年金净流量=57.12÷(P/A,14%,6)=57.12÷3.8887=14.69(万元)。
方案二年折旧额=60÷2=30(万元)。
①方案二净现值=(40+30)×(P/A,14%,2)×(P/F,14%,1)-60=70×1.6467×0.8772-60=41.11(万元)。
②方案二年金净流量=41.11÷(P/A,14%,3)=41.11÷2.3216=17.71(万元)。
共同年限法下,方案二净现值=41.11+41.11×(P/F,14%,3)=41.11+27.75=68.86(万元)。
应选择方案二,理由如下:虽然方案一的净现值57.12万元>方案二净现值41.11万元,但方案一和方案二的年限不同,不可直接用净现值做比较,应当采用共同年限法或年金净流量法。方案二的年金净流量17.71万元>方案一的年金净流量14.69万元,在共同年限法下方案二的净现值68.86万元>方案一的净现值57.12万元,所以应当选择方案二。

根据题意: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关系为:
每股收益=净利润/股数
=(净利润/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股数)
=净资产收益率×每股净资产
=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每股净资产
=5×20%×2=2(元)
【提示】本题中甲公司无优先股,并且当年股数没有发生增减变动,故甲公司的股数=流通在外加权平均股数。

流动资产的融资策略包括三种:匹配融资策略、保守融资策略、激进融资策略,在匹配融资策略中,短期融资=波动性流动资产;在保守融资策略中,短期融资仅用于融通部分波动性流动资产;在激进融资策略中,短期融资=波动性流动资产+部分永久性流动资产,所以,在流动资产的三种融资策略中,使用短期融资最多的是激进融资策略。本题表述正确。

为了协调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通常可采取的方式有:解聘、接收、激励。激励通常有股票期权和绩效股两种方式。限制企业借款用于高风险项目属于协调股东与债权人之间利益冲突的措施。选项A当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