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一年内付息多次的债券来说,给出的票面利率指的是报价利率,该债券的报价利率为10%,有效年利率=(1+10%/2)2-1=10.25%,选项A、B当选;计息期利率=报价利率/一年内付息的次数,本题中,计息期利率=10%/2=5%,选项C当选,选项D不当选。

放弃现金折扣成本=2%/(1-2%)×360/(60-20)=18.37%。

某企业生产和销售甲、乙、丙三种产品,全年固定成本为144000元,有关资料见下表:
产品 | 单价(元) | 单位变动成本(元) | 单位边际贡献(元) | 销量(件) |
甲 | 100 | 80 | 20 | 1000 |
乙 | 100 | 70 | 30 | 2000 |
丙 | 80 | 40 | 40 | 2500 |
边际贡献总额=(100-80)×1000+(100-70)×2000+(80-40)×2500=180000(元)
销售收入总额=100×1000+100×2000+80×2500=500000(元)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总额×100%=180000/500000=36%
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144000/36%=400000(元)
甲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400000×(100×1000)/500000=80000(元)
甲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80000/100=800(件)
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144000/36%=400000(元)
甲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400000×(100×1000)/500000=80000(元)
甲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80000/100=800(件)
安全边际额=500000-400000=100000(元)
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180000-144000=36000(元)
增加促销费用后的增量收益=20×(1200-1000)+30×(2500-2000)+40×(2600-2500)-10000=13000(元)
由于增量收益大于0,因此应该采取该促销措施。


甲企业使用同种原料生产联产品A和B,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产品生产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骤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后,直接转移到第二步骤进行深加工,生产出A、B两种产品。原料在第一步骤生产开工时一次性投放,两个步骤的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随加工进度陆续发生。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均采用约当产量法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成本,月末在产品的完工程度分别为60%和50%。联产品成本按照可变现净值法进行分配,其中:A产品可直接出售,售价为8.58元/千克;B产品需继续加工,加工成本为0.336元/千克,售价为7.2元/千克。A、B两种产品的产量比例为6:5。
2025年3月相关成本核算资料如下:
(1)本月产量资料(单位:千克)
(2)月初在产品成本(单位:元)
(3)本月发生成本(单位:元)
要求:
第一步骤成本计算单
2025年3月 单位:元
第二步骤成本计算单
2025年3月 单位:元
产品成本汇总计算单
2025年3月 单位:元
A、B两种产品的产量比例为6:5,则:
A产品产量=88000×6/(6+5)=48000(千克)
B产品产量=88000×5/(6+5)=40000(千克)
A产品可变现净值=48000×8.58=411840(元)
B产品可变现净值=40000×(7.2-0.336)=274560(元)
A产品应分配的成本=[572000/(411840+274560)]×411840=343200(元)
B产品应分配的成本=[572000/(411840+274560)]×274560=228800(元)
A产品单位成本=343200/48000=7.15(元/千克)
B产品单位成本=228800/40000+0.336=6.056(元/千克)

甲公司生产销售A、B、C三种产品,固定成本60000元。除B产品外,其余两种产品均盈利。B产品销量2500件,单位成本120元(其中,单位直接材料费用20元,单位直接人工费用40元,单位变动制造费用45元,单位固定制造费用15元)。生产B产品的生产线也可用于生产A产品,A和B的单位加工工时相同,A产品的单位边际贡献为10元/件。假设生产能力有限,市场容量没有限制,则在短期经营决策时,决定继续生产B产品的理由是( )。
存在机会成本的情况下,如果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剩余生产能力转移的机会成本>0,即: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剩余生产能力转移的机会成本,则不应停产。本题中,变动成本+剩余生产能力转移的机会成本=20+40+45+10=115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