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简答题]A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为12元/小时,标准工时为1.5小时/件。甲企业A产品预算产量为10400件,实际生产A产品8000件,用工10000小时,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190000元。分别运用两差异分析法和三差异分析法分析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A=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实际分配率=190000(元)
B=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10400×1.5×12=187200(元)
C=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10000×12=120000(元)
D=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8000×1.5×12=144000(元)
两差异分析法: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190000-144000=46000(元)(超支)
其中:
耗费差异=A-B=190000-187200=2800(元)(超支)
能量差异=B-D=187200-144000=43200(元)(超支)
三差异分析法: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190000-144000=46000(元)(超支)
其中:
耗费差异=A-B=190000-187200=2800(元)(超支)
产量差异=B-C=187200-120000=67200(元)(超支)
效率差异=C-D=120000-144000=-24000(元)(节约)
立即查看答案


本题来源:第八章 奇兵制胜习题
点击去做题


拓展练习
第1题
[单选题]下列的内部转移定价方法中,一般适用于内部成本中心的内部转移定价方法是( )。
答案解析
答案:
A
答案解析:成本型内部转移定价方法,是以标准成本等相对稳定的成本数据为基础制定的,一般适用于内部成本中心。选项A 当选。
点此查看答案


第2题
[单选题]某车间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其搬运作业当月共发生总成本759元,车间采用作业成本法在各产品之间分配搬运成本。若本月服务于甲产品的搬运次数是25次,服务于乙产品的搬运次数是12次,服务于丙产品的搬运次数是32次,则甲产品应该分配的搬运成本是( )元。
答案解析
答案:
C
答案解析:搬运作业的成本分配率=759÷(25+12+32)=11(元/次),甲产品应该分配的搬运成本是11×25=275(元),选项C当选。
点此查看答案


第3题
[不定项选择题]根据责任成本管理基本原理,成本中心只对可控成本负责。可控成本应具备的条件有( )。答案解析
答案:
A,B,C
答案解析:可控成本应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该成本的发生是成本中心可以预见的(选项B);第二,该成本是成本中心可以计量的(选项A);第三,该成本是成本中心可以调节和控制的(选项C)。成本中心一般不会产生收入,通常只计量考核发生的成本,选项D不当选。选项A、B、C 当选。
点此查看答案


第4题
[判断题]在标准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是指固定制造费用项目实际成本与其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 )
答案解析
答案:
A
答案解析:在标准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是指固定制造费用项目实际成本与其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
点此查看答案


第5题
[判断题]利润对销售量的敏感系数其实就是财务杠杆系数。( )答案解析
答案:
B
答案解析:对销售量进行敏感分析,实质上就是分析经营杠杆现象,利润对销售量的敏感系数其实就是经营杠杆系数。
点此查看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