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单选题]甲企业有一幢价值8000万元的办公大楼,甲企业以该大楼作抵押,向乙银行贷款5000万元,后来,甲企业因扩大生产经营需要,再次以该大楼作抵押,向丙银行贷款2000万元,两个抵押均予以登记,下列关于两个抵押权效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两个抵押权均有效,但乙银行的抵押权优先于丙银行的抵押权

  • B.

    两个抵押权都有效,乙银行和丙银行对抵押物享有平等的受偿权

  • C.

    丙银行的抵押权无效,因为先设立的乙银行的抵押权具有排他性

  • D.

    若两个抵押权设立后,该大楼的价值跌到5000万元,则丙银行的抵押权无效

本题来源:第四节 担保物权 点击去做题
答案解析
答案: A
答案解析:

抵押权已登记的,按照登记的先后顺序清偿。若两项抵押权设立后,该大楼的价值跌到5000万元,丙银行无法就抵押物优先受偿,但丙银行的抵押权仍有效。

立即查看答案
立即咨询
拓展练习
第1题
[单选题]根据《担保法》理论,(  )属于法定担保物权。
  • A.留置权
  • B.抵押权
  • C.动产质权
  • D.权利质权
答案解析
答案: A
答案解析:留置权是直接基于法律规定而发生的,属于法定担保物权;抵押权、质权一般由当事人自行设定,属于意定担保物权。
点此查看答案
第2题
[单选题]

甲因急需用钱,以其价值15000元的相机作抵押,分别向乙借款6000元、向丙借款4000元。甲与乙于1月8日签订了相机抵押合同,双方未办理抵押物登记;甲与丙于1月9日签订了相机抵押合同,双方亦未办理抵押物登记。后因甲无力偿还借款,乙、丙行使抵押权,依法拍卖甲的相机,拍卖所得款9000元。下列关于乙、丙对相机拍卖所得款的分配方案中,正确的是(  )。

  • A.

    乙分得4500元、丙分得4500元

  • B.

    乙分得5000元、丙分得4000元

  • C.

    乙分得5400元、丙分得3600元

  • D.

    乙分得6000元、丙分得3000元

答案解析
答案: C
答案解析:

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重复抵押时,抵押权的清偿顺序:

(1)抵押权已经登记的,按照登记的时间先后确定清偿顺序;

(2)抵押权已经登记的先于未登记的受偿;

(3)抵押权均未登记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本题中,抵押权均未登记,按照债权比例清偿,所以乙可受偿9000×(6000/10000)=5400(元);丙可受偿9000×(4000/10000)=3600(元)。

点此查看答案
第3题
[不定项选择题]

抵押担保的债权范围可以由当事人自由约定,如果没有约定,抵押担保的范围除了主债权外,还应包括(  )。

  • A.

    利息

  • B.

    违约金

  • C.

    损害赔偿金

  • D.

    实现抵押权的费用

  • E.

    抵押权实现前的抵押物保管费用

答案解析
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抵押权是意定担保物权,其担保范围由当事人在抵押合同中明确约定。若无约定,抵押权所担保的债权范围依法应当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行抵押权的费用。

点此查看答案
第4题
[不定项选择题]甲向乙借款10万元,甲的朋友丙以其价值15万元的轿车提供担保,乙与丙签订了抵押合同,但未办理抵押登记。后丙向丁借款8万元,以该车设定质押。丙与丁签订了质押合同,并于次日向丁交付了轿车。因甲和丙均未清偿各自到期债务,遂发生纠纷。下列关于本案担保物权设立及效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丁优先于乙就轿车变价款受偿
  • B.丁的质权自质押合同签订时设立
  • C.丁的质权自丙向其交付轿车时设立
  • D.乙的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
  • E.乙和丁应当就轿车变价款按照债权比例受偿
答案解析
答案: A,C,D
答案解析:

选项A、E,《民法典》第415条规定,同一财产既设立抵押权又设立质权的,拍卖、变卖该财产所得的价款按照登记、交付的时间先后确定清偿顺序。乙丙之间未办理抵押登记,乙丁之间已交付,所以丁优先于乙就轿车变价款受偿。

选项B、C,动产质权,自出质人交付质押财产时设立。

选项D,动产抵押权的设立不需要登记,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

点此查看答案
第5题
[单选题]下列物权变动中,以登记作为对抗要件的是(  )。
  • A.转让汽车所有权
  • B.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
  • C.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设定抵押权
  • D.以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设定抵押权
答案解析
答案: A
答案解析:

选项B、C、D,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登记生效)。

选项A,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登记对抗)。

点此查看答案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