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责发生制(看事不看钱),以取得收钱的权利和产生付钱的义务为标志确认收入和费用。A公司1月份发生的费用为支付的本月保险费和办公费,因此,计入本月的费用为2 400÷12+800=1 000(元)。
【知识点拓展】
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注意]
①在我国,企业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
②我国事业单位,除其部分经营业务外应当采用收付实现制记账。
③我国政府会计,其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而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
④工会会计、社会保险基金等基金(资金)会计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选项C,权责发生制属于会计核算的基础;选项D,货币计量属于会计基本假设。
【知识点拓展】
1.会计核算的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2.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会计拓展职能包括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
【知识点拓展】
会计职能的分类:

可比性包括两层含义: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选项A和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C属于可理解性的要求;选项D正确的表述为: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以后期间不得随意变更。
【知识点拓展】
1.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例如,企业不同时期采用一致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主要包括8个方面: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一般情况下,只要能够独立进行会计核算,就可以成为会计主体;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负有义务和承担责任的主体,才能成为法律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但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分公司是会计主体,但不是法律主体,选项A说法错误;企业只核算本企业的经济业务,不能将企业与供应商作为同一个会计主体来处理,选项D错误;综上知,本题的选项为AD。
【知识点拓展】
会计主体不等同于法律主体,法律主体通常都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注意]
①一个法律主体内部,可能存在多个会计主体。
②一个会计主体可能由多个法律主体组成。
③会计主体可能是法律主体,可能不是法律主体。

会计资料及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既包括企业的内部使用者又包括外部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选项A)、债权人(选项B)、政府(选项D)及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选项C)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