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所以从企业合并的定义看,是否形成企业合并,关键要看相关交易或事项发生前后是否引起报告主体的变化。而甲公司购买乙公司30%的股权不会引起报告主体的变化,不属于企业合并。注意:选项B属于吸收合并,即被合并方在合并后不再存在,这也属于企业合并准则规范的合并的一种情况。


甲公司与乙公司属于不同的企业集团,两者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2023年12月31日,甲公司采用吸收合并方式合并乙公司,甲公司以发行1000万股股票(每股面值1元)和换出固定资产作为对价取得乙公司的全部股权,该股票的公允价值为3000万元,固定资产的原价1400万元,已计提折旧600万元,公允价值1000万元。购买日,甲公司支付审计评估费用2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乙公司有关资产、负债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关于甲公司的账务处理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2024年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80万元以及账面价值200万元、公允价值250万元的无形资产为对价对同一集团内乙公司进行吸收合并。合并日,乙公司在最终控制方财务报表中的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100万元,公允价值为2200万元,其差额是由乙公司一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一致所致。负债的账面价值为1800万元,等于公允价值。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 )。
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付出对价按照账面价值结转,不需要确认资产处置损益,选项A错误(当选);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合并方取得的资产、负债应当按照相关资产、负债在最终控制方财务报表中的原账面价值入账,选项B错误(当选);付出对价账面价值与乙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应调整资本公积,影响所有者权益的金额=(2100-1800)-(80+200)=20(万元),影响损益的金额=0,因此选项C正确(不当选),选项D错误(当选)。
参考分录:
借:乙公司资产2100
贷:乙公司负债1800
银行存款80
无形资产20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20

企业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部分,应计入合并当期损益。在吸收合并的情况下,上述企业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计入购买方的合并当期的个别利润表;在控股合并的情况下,上述差额应体现在合并当期的合并利润表中,不影响购买方的个别利润表。
提示:
(1)选项B中,购买日编制合并报表的时候,应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不编制合并利润表,因此该差额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留存收益中。当期期末是会编制合并利润表的,所以这个营业外收入直接反映在当期期末合并利润表的营业外收入项目中。
(2)吸收合并不需要编合并报表,因为吸收合并后,被合并的公司已经注销,不存在了,所以也就没有所谓的合并报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