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注册会计师《财管》第十八章:责任会计

来源:之了课堂
2025-08-12 15:20:00

在2025年注册会计师《财管》的知识体系里,第十八章责任会指引着企业各责任主体的经济行为,意义非凡。为了助力25年注会备考,之了君带来了2025年注册会计师《财管》第十八章:责任会计的相关内容,备考2025年注会的小伙伴,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2025年注册会计师《财管》第十八章:责任会计

推荐阅读: 

☞ 2025年注册会计师章节知识点各科汇总(上)注会考生速看

☞ 2025年注册会计师章节知识点各科汇总(下)注会考生抢先学

一、责任成本(特定责任中心的可控成本)

1.可控成本

可控成本通常应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1)责任中心有办法知道将发生什么性质的耗费(可预知)。

(2)责任中心有办法计量它的耗费(可计量)。

(3)责任中心有办法控制并调节它的耗费(可控制、可调节)。

2.责任成本与变动成本、制造成本的区别

项 目

责任成本

变动成本

制造成本

计算目的

评价成本控制业绩

经营决策

确定产品存货成本 和销货成本

成本对象

责任中心

产品

产品

成本范围

各责任中心的可控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全部制造费用

共同费用

分摊原则

按可控原则把成本归属于不同责任中心

只分摊变动制造费用, 不分摊固定制造费用

按受益原则,谁受益谁承担,分摊全部制造费用

3.判别成本费用支出责任归属的原则

(1)假如责任中心通过自己的行动能有效地影响一项成本的数额,则应对这项成本负责。

(2)假如责任中心有权决定是否使用某种资产或劳务,它就应对这些资产或劳务的成本负责。

(3)某管理人员虽然不直接决定某项成本,但是上级要求他参与有关事项,从而对该项成本的支出施加了重要影响,则他对该成本也要承担责任。

二、责任中心

1.成本中心

(1)标准成本中心:

既定产品质量和数量条件下可控的标准成本。

【提示】:

标准成本中心不对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负责,只对既定产量的投入量承担责任,即:不对固定制造费用的闲置能力差异负责。

(2)费用中心:

通常使用可控费用预算来评价费用中心的控制业绩。

【提示】:

一个费用中心的支出没有超过预算,可能该中心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低于计划的要求。

2.利润中心

(1)部门边际贡献

=部门销售收入-部门变动成本总额

说明作为业绩评价依据不够全面。

(2)部门可控边际贡献

=部门边际贡献-部门可控固定成本

反映了部门经理在其权限和控制范围内有效使用资源的能力。

(3)部门税前经营利润

=部门可控边际贡献-部门不可控固定成本

更适合评价该部门对公司利润的贡献,而不适合于对部门经理的评价。

3.投资中心

考核

指标

投资报酬率

剩余收益

计算

公式

​=部门税前经营利润/部门平均净经营资产

=部门税前经营利润一部门平均净经营资产×要求的税前投资报酬率

优点

(1)可根据现有的责任会计资料计算;

(2)可用于部门及不同行业之间比较;

(3)可对整个部门的经营状况作出评价

(1)与增加股东财富的目标一致;

(2)使业绩评价与公司的目标协调一致;

(3)允许使用不同的风险调整资本成本

缺点

部门经理会产生“次优化”行为,损害 公司利益

(1)绝对数指标,不便于不同规模的公司和 部门进行比较;

(2)依赖会计数据的质量

【提示】:

投资中心的主要指标: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补充指标:现金回收率、剩余现金流量。

三、内部转移价格

1.市场型

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由成本和毛利构成,可按下列方式确定:

(1)外销价格或活跃市场报价;

(2)可参照外部市场或预测价格制定模拟市场价;

(3)人为利润中心可在生产成本基础上加一定比例毛利。

一般适用范围:利润中心。

2.成本型

以完全成本或变动成本等相对稳定的成本数据为基础制定。

一般适用范围:成本中心。

3.协商型

企业内部供求双方通过协商机制制定。

【提示】:

协商价格一般不高于市场价,不低于单位变动成本。

一般适用范围:分权程度较高的企业。

以上就是关于“2025年注册会计师《财管》第十八章:责任会计”的全部内容。从企业组织结构与责任中心的精准划分,到责任成本的严谨核算,再到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各自考核指标与评价方法的熟练运用,都是学习的关键要点。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