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企业管理与财务核算中,工资的计提与发放时间安排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问题。不同的企业可能会根据自身的管理需求、财务策略以及员工福利等因素,选择不同的工资发放模式。那么,工资是本月计提下月发放吗?工资可以当月发放吗?关于这些疑问,之了君来和大家详细说一说。
推荐阅读☞计提的工资不发放了要做账吗?怎样做
工资是本月计提下月发放吗?工资可以当月发放吗?
一、工资计提与发放的常见模式
(一)本月计提,下月发放
这种模式是目前许多企业采用的工资发放方式。具体来说,企业在当月对员工的工资进行计提,即在会计核算上确认工资费用,但实际发放则在下个月进行。例如,企业在1月份对员工12月份的工作进行工资计提,并在2月份实际发放工资。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
● 财务核算的准确性:工资计提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企业当期的成本费用,符合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原则。通过在当月计提工资,企业可以将工资费用与当月的收入相匹配,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 资金管理的灵活性:企业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内的资金周转,合理安排资金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例如,企业可以在计提工资后,利用这段时间的资金进行短期投资或偿还短期债务,从而获得一定的资金收益。
● 员工管理的便利性:这种模式也便于企业管理层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和调整。在工资发放前,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进行绩效考核,对工资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更好地激励员工。
(二)当月计提,当月发放
这种模式是指企业在当月计提工资的同时,也在当月实际发放工资。例如,企业在1月份计提1月份的工资,并在1月份发放。这种模式的优点包括:
● 员工满意度高:当月发放工资可以更快地满足员工的经济需求,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员工能够及时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从而更有动力投入到工作中。
● 简化财务管理:这种模式减少了工资计提与发放之间的时间差,简化了财务核算流程。企业不需要在会计核算中过多地考虑工资计提与发放的时间差异,降低了财务管理的复杂性。
● 符合一些特殊行业的需求:在一些行业,如餐饮、零售等,员工的工作时间和收入往往与当月的经营业绩密切相关。当月发放工资可以更好地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经营业绩提升。
二、工资发放时间的合规性
无论是选择本月计提下月发放,还是当月计提当月发放,企业都需要确保工资发放行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具体来说:
● 按时发放:企业应当按照与员工约定的工资支付周期按时发放工资。如果企业未能按时发放工资,可能会面临法律风险,包括支付赔偿金等。
● 足额发放:企业必须足额支付员工工资,不得无故克扣或拖欠。如果企业因经营困难等原因需要延迟发放工资,应当提前与员工协商,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处理。
● 透明公开:企业应当向员工提供工资清单,明确工资的构成和计算方式,确保工资发放的透明性和公正性。
三、实际操作中的建议
● 选择适合企业的模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财务状况和员工需求,选择合适的工资发放模式。如果企业资金充足且希望提高员工满意度,可以选择当月计提当月发放;如果企业需要合理安排资金周转,可以选择本月计提下月发放。
● 加强财务管理:无论选择哪种模式,企业都应加强财务管理,确保工资计提与发放的准确性和合规性。财务部门应定期对工资发放情况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
● 与员工沟通:企业在选择工资发放模式时,应与员工进行充分沟通,确保员工了解工资发放的时间安排和计算方式。良好的沟通可以减少员工的误解和不满,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以上就是关于工资是本月计提下月发放吗、工资可以当月发放吗的分享,可供大家阅读。如果大家对于工资处理还有疑问,或想要针对性学习提升会计实际操作能力,可以来之了课堂咨询和学习,有专业老师为大家答疑解惑。
财会人员每个月将员工的工资计算、发放后,当月还需要做账,在账务中显示工资的支出。工资入账也是每个月基本工作内容之一,财会人员必须要掌握有关知识。那么,计提工资会计科目怎么做?每月工资计提折旧怎么做分录?具体可以看看之了君的详细介绍。
推荐阅读:☞2025年纳税征期日历【每月汇总】,速看每月报税起止时间
一、计提工资会计科目怎么做?
企业计提员工工资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等——员工工资(根据员工所属部门计入相关科目)
贷: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职工工资
应付职工薪酬——社保费(单位部分)
企业发放员工工资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职工工资
贷: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
其他应收款——社保费(个人部分)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二、每月工资计提折旧怎么做分录?
每月工资计提并不涉及折旧分录。折旧通常是与固定资产相关的会计操作,而工资则是企业支付给员工的报酬。这两者属于不同的会计范畴,因此工资计提时并不会产生折旧分录。
计提工资时,企业要准确运用会计科目编制分录,如实反映工资成本。以上就是关于“计提工资会计科目怎么做?每月工资计提折旧怎么做分录?”的全部内容。更多会计实操相关知识点,欢迎到之了课堂了解。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工资的计提与发放是常见且重要的业务,准确书写相应的会计分录对于正确核算企业成本、费用以及保障员工权益至关重要。那么,工资计提与发放会计分录怎么写?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阅读:☞2025年纳税征期日历【每月汇总】,速看每月报税起止时间
一、工资计提与发放会计分录怎么写?
工资计提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预先将本月应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计入相关成本和费用科目,而实际支付则在后续期间进行。当企业实际发放工资时,需要根据员工工资的构成和代扣代缴项目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1、计提分录: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工资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发放分录: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社保个人部分(个人承担部分)
其他应收款—XX(如果有借款的应扣除)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现金/银行存款
3、申报个税缴纳:
借: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工资计提与发放的会计分录涉及多个科目和环节,企业财务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准确记录。以上就是关于“工资计提与发放会计分录怎么写?一文了解清楚”的全部内容。更多会计实操相关知识点,欢迎到之了课堂了解。
财会人员每个月做账都会涉及工资,往往需要先将工资计提,等工资发放后,再记一笔发放工资的分录。计提工资与实际发放工资的数额一般一致,但是,计提工资和发放工资不一致时怎么办?会计分录怎么写?接下来,之了君为大家分享有关的内容。
计提工资和发放工资不一致时怎么办?会计分录怎么写
计提工资和发放工资不一致通常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员工绩效调整、加班费计算误差或税务扣除变动等。计提工资是指根据预算或计划预先记录的工资费用,而实际发放工资则反映了最终支付给员工的实际金额。当这两者不一致时,企业需要进行适当的账务调整。例如,如果某月计提工资为X元,但实际发放工资为Y元,则差额Z=X-Y需要通过会计分录来调整:
Z=X-Y。若Z为正数,表示多计提了工资,需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管理费用”或其他相关科目;反之,若Z为负数,则表示少计提了工资,需做相反的会计处理。
案例:
员工2024年8月工资10000元,8月已计提,9月发放时,发现上个月迟到需要扣款200元,如何调整?
(1)8月计提工资时:
借:管理费用—工资1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10000
(2)9月发放工资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9800
贷:银行存款9800
(3)红冲
借:管理费用—工资-2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200
如果计提的工资小于发放的工资,直接做补计提的分录即可:
借:管理费用—工资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计提工资和发放工资不一致时怎么办?会计分录怎么写?想必大家现在也有所了解了。关于工资处理的内容,在之了课堂还有非常详细的知识,有需要可以到官网进一步学习。工资涉及到每一个员工利益以及公司的金钱,财会人员必须要谨慎,有任何不懂可先到之了课堂询问在线客服老师。
对财务新人来说,工资计提与发放是每月必做的基础账务处理,也是容易出错的环节——既要区分“计提”和“发放”两个时间节点的不同逻辑,还要准确核算社保、公积金、个税等代扣代缴项目。那么,工资计提与发放的会计分录怎么写?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看看吧。
一、工资计提与发放的会计分录怎么写?
1、计提分录: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工资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发放分录: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社保个人部分(个人承担部分)
其他应收款—XX(如果有借款的应扣除)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现金/银行存款
3、申报个税缴纳:
借: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以上就是关于“工资计提与发放的会计分录怎么写?财务新人速看”的全部内容,对财务新人来说,工资处理虽涉及多个科目,但只要记住 “部门分类找科目、代扣款项记负债、先提后发不混淆” 的口诀,再结合实际案例多练几遍,很快就能熟练掌握。更多会计实操相关知识点,欢迎到之了课堂了解。
在公司的财务管理中,工资发放相关的会计处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其中,计提工资、社保及公积金等步骤都有着各自的会计核算要求。那么,公司发放工资时会计分录有哪些?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阅读:☞2024年重要财税政策【汇总】!立即查阅财税优惠政策详情
公司发放工资时会计分录汇总!包括计提工资、社保及公积金
1、计提社保会计分录
计提社保(企业部分)
借:××费用(管理/销售等)-社保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
2、上交杜保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保(企业部分)
其他应付款/其他应收款-社保(个人部分)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3、计提住房公积金的账务处理
单位负担部分(按工资总提取,各地方提取比例不一样)
借:管理费用——住房公积金
贷: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
4、公积金上交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
其他应付款/其他应收款-公积金(个人部分)
贷: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
5、计提工资
借:××费用(管理/销售等) -工资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6、发放工资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其他应付款/其他应收款-社保(个人部分)
其他应付款/其他应收款-公积金(个人部分)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其他应收款-备用金(扣回员工预支)
其他应付款-工会经费
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
7、员工预支
借:其他应收款-备用金
贷:银行存款
8、缴纳个人所得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9、缴纳工会经费
借:管理费用-工会经费 (公司部分)
其他应付款-工会经费(个人部分)
贷:应付职工薪酬 -工会经费(公司部分)
借:应付职工薪酬 -工会经费(公司部分)
贷:银行存款 (个人加公司)
公司发放工资时涉及的计提工资、社保及公积金的会计分录是财务工作的重要部分。更多会计实操相关知识点,欢迎到之了课堂了解。以上就是关于“公司发放工资时会计分录汇总!包括计提工资、社保及公积金”的全部内容。
计提的工资不发放会对企业和员工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作为财务人员,应当对于这部分的信息进行充分了解,以便于正确应对。那么,到底计提的工资不发放了要做账吗?怎样做?今天,之了君就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这些问题。
一、计提的工资不发放了要做账吗?
要做账。计提的工资即使不发放,也需要进行账务处理,以确保财务记录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二、计提的工资不发放了怎样处理?
(一)账务处理
1.计提工资时:根据员工所属部门不同,分别计入相应的成本或费用科目。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工资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工资未发放时: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科目的贷方余额将反映未发放的工资。此时,不需要进行额外的账务处理,但需要在财务报表中准确披露这部分负债。
3.工资最终发放时:按照正常的工资发放流程进行账务处理。
1.发放工资: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个人部分)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2.上交社保: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保(企业部分+个人部分)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3.上交个人所得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二)后续处理
财务人员需要先了解工资未发放的具体原因,可能是公司资金紧张、工资计算错误、员工离职未结算工资等。在了解原因后,及时与相关部门(如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等)进行沟通,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如果确定工资不再发放,比如因员工自动放弃等原因,应进行相应的账务调整,将原计提的工资冲回。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工资
三、工资计提不发放可以税前扣除吗?
不能。
计提未发放的工资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的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计提未发放的工资并未实际支付给员工,因此不符合“实际发生”的条件。
总结,计提的工资不发放仍需要做账,如上信息大家可以参考。理论知识大家理解起来并不难,关键在于实际工作当中去操作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些关键事项和细节。如果有什么其他困难的话,欢迎大家可以随时到之了课堂来学习。
在进行企业所得税的年度汇算清缴时,若发现已计提的工资并未实际发放给员工,这往往会给企业财务人员带来不小的困扰。此时,一个重要的问题便浮现在眼前:是否需要对这部分未发放的工资进行纳税调增处理?
一、汇算清缴时多计提的工资没发放,要做纳税调增吗?
工资计提未发放的情况下,企业所得税是需要进行纳税调增的。
具体分析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有些支出是不得扣除的。虽然该条款没有直接涉及工资计提未发放的情况,但我们可以从逻辑上推断,既然工资已经计提但未实际发放,那么这部分支出就不能被视为实际发生的支出,因此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就不能扣除。
从税务实践的角度来看,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是基于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也就是说,企业应该在费用实际发生时确认并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工资这种费用来说,如果企业已经计提了工资但并未实际发放,那么这部分费用就不能被视为当期实际发生的费用,因此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就需要进行纳税调增。
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到,如果企业在后期补发了这部分工资,那么在补发工资的当期,企业是可以将这部分工资作为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扣除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补发工资的当期就不需要进行纳税调增。
请复制课程激活码:56641111
汇算清缴时多计提的工资没发放,是否要做纳税调增。实际上单纯了解这部分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会计人应当对这部分的实操熟悉。刚好,之了课堂就开设有会计实操课程培训班,可以很好提升大家的实操技能。
目前社会中有存在总公司和分公司这样的制度,身为会计人理应对于这方面的账务处理有所了解,便于今后自身工作的开展。那么,假如员工工资从总公司发,分公司要做计提和发放的工资分录吗?之了君这就给大家分享相关信息!
需要。
1、计提工资:
借:××费用(管理/销售等) -工资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发放工资: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其他应付款——总公司往来
分公司给总公司代发工资,一般来说,记在总分公司往来账上就行。
1、代为发放工资时,分公司需要做以下账务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公司
贷:银行存款
2、分公司实际收到总公司支付的代发工资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公司
1、按规定计提时:
借:利润分配—应付利润
贷:应付股利
2、同时: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3、支付时:
借:应付股利
贷:银行存款
>>备考福利大放送<<
新用户现在【登录】之了课堂
即可免费领取会计课程+题库
员工工资从总公司发,分公司是否要做计提和发放的工资分录。大家可以参考之了君的如上信息所述,同时也希望用户可以选择直接到之了课堂来学习更多有用的会计知识,或者是来学习一下相关的实操技能,提升自己。
企业去年计提工资之后,并没有全部发放,而是遗留了一部分。这一部分没有发放的工资,一直放在公司的账上,财务每个月都需要做账。一些财务在做账的时候,不确定怎么处理余额。那么,去年计提的一部分工资不发放了,余额怎么做账?对此感兴趣的小伙伴,请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信息。
请复制课程激活码:56641111
如果去年汇算的时候这部分不发放的工资调增了,可按照以下会计分录做账: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已辞职但不发工资的,冲销原计提分录中相应的金额。
工资计提尚未发放,在未来的账务处理中,公司需要按照实际发放的情况记录,未发放的工资不影响当期的损益表。
//好消息!之了课堂福利免费领//
新用户现在【登录】之了课堂官网
即可免费领备考福利
领取福利,即刻学习吧!!!
财务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果不知道怎么样处理,欢迎大家到之了课堂官网查阅有关的信息或者向我们的在线客服老师咨询详情。更多财会知识,尽在之了课堂官网!去年计提的一部分工资不发放了,余额怎么做账?相信大家看了上述分享内容,对此也有所认识了。
企业在给员工发放工资时,需要代缴个人所得税,有新人会计就对此有疑问了:申报个税的金额就是单位计提的工资数还是实发数?关于小伙伴的疑问,之了君来给大家解答一下:
提问
申报个税的金额就是单位计提的工资数还是实发数?
同学你好,申报个税是根据实际发放的应发数据工资来的,比如当月应发是5000,五险一金500,实发4500,个税申报里面收入就需要填5000,附加扣除500
知识拓展
个人所得税应纳所得额的确定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7项:
抵扣项目 | 抵扣内容 |
子女教育 | 含学前教育支出和学历教育支出☞点击查看更多 |
继续教育 | 学历继续教育支出、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支出、学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支出☞点击查看更多 |
大病医疗 | 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扣除医保报销后的医药费用支出,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点击查看更多 |
住房贷款利息 | 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点击查看更多 |
住房租金 | 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点击查看更多 |
赡养老人 | 赡养一位及以上被赡养人的赡养支出;被赡养人是指年满60岁的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满60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点击查看更多 |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 | 纳税人照护3岁以下婴幼儿子女的相关支出。婴幼儿出生的当月至年满3周岁的前一个月☞点击查看更多 |
长按扫码关注“之了课堂会计实操上岗”公众号
免费领实操入门课程
以上就是关于申报个税的金额是单位计提的工资数还是实发数的分享,可供大家阅读。如果大家对于个税还有疑问,或想要针对性提升会计实操能力,可以来之了课堂咨询和学习,有专业老师为大家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