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公司与该建造合同相关的合同资产项目金额=收入结转-价款结算=(12000+11000)-(11000+11800)=200(万元),选项A正确。
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2023年12月31日:
借:合同结算——收入结转12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2000
借:应收账款11000
贷:合同结算——价款结算11000
2024年12月31日:
借:合同结算——收入结转11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1000
借:应收账款11800
贷:合同结算——价款结算11800

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价值,利润增加代表着企业财富的增加,选项A说法错误;股东财富最大化考虑了风险因素,选项B说法错误。


影响固定资产处置损益的项目: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处置取得的价款以及处置时的相关税费。选项A、D影响处置时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选项B为处置清理费用,选项C为处置取得的价款。选项E,收到的增值税销项税额计入银行存款,并不计入固定资产清理,不影响处置净损益。

甲产品的销售单价=60/(1-50%)=120(元),投产甲产品第1年的息税前利润=52000×(120-60)-1600000=1520000(元);投产甲产品第2年的息税前利润=1520000×(1+10%)=1672000(元),52000×(120-60)-固定成本=1672000,解得,固定成本=1448000元=144.8(万元)。
【速算房法】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160/152=-1.0526,要想息税前利润增长10%,固定成本总额应减少10%/1.0526=9.5%,即固定成本总额应降为:160×(1-9.5%)=144.8(万元)。
[(EBIT-300×8%)×(1-25%)]/(200+100)=[(EBIT-300×8%-350×10%)×(1-25%)]/200,解得EBIT=129(万元)。
采用方案二,甲产品投产后第1年每股收益=(152-300×8%-350×10%)×(1-25%)/200=0.35(元);
采用方案一,甲产品投产后第1年每股收益=(152-300×8%)×(1-25%)/(200+100)=0.32(元)。
方案二相比较方案一,能使南方公司甲产品投产后第1年每股收益增加0.03元。
净现值=-350-100×(P/F,10%,1)+148×(P/A,10%,10)×(P/F,10%,1)+110×(P/F,10%,11)=-350-100×0.9091+148×6.1446×0.9091+110×0.3505=424.38(万元)。

(1)承租人在确定使用权资产的折旧年限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承租人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资产剩余使用寿命内计提折旧;承租人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能够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剩余使用寿命两者孰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如果使用权资产的剩余使用寿命短于前两者,则应在使用权资产的剩余使用寿命内计提折旧。
(2)免租期内仍然要确认租赁费用、折旧费用,属于折旧期间范围内。
综上,承租人应确定的折旧期间为2024年7月1日至2029年6月30日(5年),选项A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