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公司将应收账款中的2 000万元展期后的新现金流量现值=1 750×(P/F,5%,2)=1 750×0.907 0=1 587.25(万元),新旧合同现金流量变化=(2 000-1 587.25)÷2 000=20.64%,大于10%,该部分债权展期构成实质性修改,甲公司重新确认的债权账面价值为1 587.25万元,乙公司重新确认的债务账面价值为1 587.25万元,选项A、B当选,选项D不当选。乙公司确认的债务重组收益=3 000-(800-150)-700×13%-(50×11)-1 587.25=121.75(万元),选项C当选。
乙公司相关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账款3 000
存货跌价准备150
贷:长期应付款——债务重组1 587.25
股本5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50×(11-1)]500
原材料8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700×13%)91
其他收益——债务重组收益121.75
甲公司相关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50×11)550
坏账准备200
长期应收款——债务重组1 587.25
原材料(2 700-550-1 587.25-91)471.7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700×13%)91
投资收益[(3 000-200)-2 700+4]104
贷:应收账款3 000
银行存款4

企业自身权益工具如果不存在可观察的市场,未被其他方作为资产持有的,企业应当从发行权益工具的市场参与者角度,使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选项C当选。

为确保重要信息不被模糊处理,企业应当明确区分其披露的重要可持续信息及其他信息,并考虑所有事实和情况,对可持续信息进行适当汇总和分解,选项A当选。企业编制可持续信息所使用的数据和假设应当考虑所适用的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尽可能与其编制相关财务报表所使用的数据和假设保持一致,若存在不一致的,应当披露重大差异的信息并说明理由,选项B当选。企业披露的可持续信息应当具有可靠性,能够如实反映重要的可持续风险、机遇和影响,保证可持续信息完整、中立和准确。其中,信息完整,要求企业披露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了解其可持续风险、机遇和影响所必需的信息,避免重要信息被省略、漏报。信息中立,要求企业在可持续信息披露时不带偏见,不低估或者夸大信息。信息准确,要求企业采取充分的流程和内部控制以避免重要信息被错报或者模糊处理,确保事实信息不存在重要错误、描述精确,估计和预测被清晰识别,选项C不当选。在指标和目标方面,可持续信息披露的目标,是使可持续信息基本使用者了解企业在可持续风险和机遇方面的绩效,包括企业设定的目标的进展和国家法律法规、战略规划要求企业实现的目标的进展。了解评估企业的整体风险状况及其整体风险管理流程,是可持续信息基本使用者在可持续信息披露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方面的目标,选项D不当选。

金融工具的市场风险,是指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因市场价格变动而发生波动的风险,包括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和其他价格风险。汇率风险,是指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因外汇汇率变动而发生波动的风险。利率风险,是指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因市场利率变动而发生波动的风险。其他价格风险,是指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因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以外的市场价格变动而发生波动的风险。选项B、C、D当选。对衍生金融负债进行到期期限分析,属于金融工具流动性风险披露的范畴,选项A不当选。

“长期借款”项目,应根据“长期借款”总账科目余额扣除“长期借款”科目所属的明细科目中将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且没有将负债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的实质性权利的长期借款后的金额计算填列,选项B不当选。“长期应收款”项目,应根据“长期应收款”科目和“应收融资租赁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相应的“未实现融资收益”“坏账准备”“应收融资租赁款减值准备”科目所属相关明细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再减去一年内即将到期收回的本金部分计算填列,选项C不当选。

①2023年,甲公司实际增长率为11.66%,满足股份支付业绩条件,并且无人离职;预计2024年和2025年均满足股份支付业绩条件,且预计2024年和2025年均无人离职。2023年度应确认的股权激励费用=30×8.80×4×1/1+30×9.80×4×1/2+30×10.80×4×1/3=2 076(万元)。(0.5分)
②根据税法相关规定,甲公司应根据2023年12月31日股票的市场价格与行权价格之间的差额,估计截至2023年12月31日所累计的未来可税前抵扣金额,该金额=30×(25.98-10)×4×1/1+30×(25.98-10)×4×1/2+30×(25.98-10)×4×1/3=3 515.6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3 515.60×25%=878.90(万元)。(0.5分)
③由于累计的未来可税前抵扣金额(3 515.60万元)大于累计的股权激励费用(2 076万元),超出部分所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金额=(3 515.60-2 076)×25%=359.90(万元)。
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2 076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 076(1分)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878.90
贷:所得税费用(2 076×25%)519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359.90(1分)
甲公司股票期权行权相关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30×4×10)1 2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30×8.80×4)1 056
贷:股本(30×4×1)12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2 136(1分)
①条款和条件的有利修改:a.取消第二批期权和第三批期权的业绩条件;b.将行权价格修改为7元/股(降低行权价格)。(1分)
②条款和条件的不利修改:第二批期权和第三批期权行权时间各延长1年。(1分)
③5名管理人员主动放弃第二批期权和第三批期权,甲公司应作为加速可行权处理,将原本应在等待期内确认的金额立即确认并计入当期损益,同时确认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分)
对于“取消第二批期权和第三批期权的业绩条件”和“将行权价格修改为7元/股(降低行权价格)”的有利修改,按修改后条款条件确认股权激励费用;对于“第二批期权和第三批期权行权时间各延长1年”的不利修改,不予考虑,仍按原等待期进行确认。具体计算如下:
①对于5名管理人员放弃第二批期权和第三批期权应确认的股权激励费用=剩余原等待期内以原权益工具授予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的服务金额+修改日权益工具的增加额为基础确定的服务金额=5×9.80×4+5×10.80×4+5×(9.20-6.70)×4+5×(10.60-8.60)×4-(2 076-1 056)×5÷30=332(万元)。
②剩余25名管理人员应确认的股权激励费用=剩余原等待期内以原权益工具授予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的服务金额+修改日权益工具的增加额为基础确定的服务金额=25×9.80×4×2/2+25×10.80×4×2/3+25×(9.20-6.70)×4×3/(3+12)+25×(10.60-8.60)×4×3/(3+12×2)-(2 076-1 056)×25÷30=922.22(万元)。
③综上所述,甲公司2024年度应确认的股权激励费用=332+922.22=1 254.22(万元)。(1分)
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1 254.22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 254.22(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