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单选题]下列关于行政强制执行实施规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催告期间届满前,行政机关不得作出立即强制执行的决定
  • B.行政机关一律不得在夜间或者法定节假日实施强制执行
  • C.行政机关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前,应当以书面形式催告当事人
  • D.行政机关不得对单位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
本题来源:真题卷(二) 点击去做题
答案解析
答案: C
答案解析:

选项A,在催告期间,对有证据证明有转移或者隐匿财物迹象的,行政机关可以作出立即强制执行决定。

选项B,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执行,不得在夜间或者法定节假日实施,但是情况紧急的除外。

选项C,行政机关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前,应当事先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

选项D,行政机关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

立即查看答案
立即咨询
拓展练习
第1题
答案解析
答案: A
答案解析:不真正义务,是指在债之关系中,为使“己方”权利或利益完全实现。不真正义务并非向“对方”承担的义务,违反该义务不会向“对方”承担责任,只是“己方”遭受不利。本题中,因第三人主张权利,致使承租人不能对租赁物使用、收益的,承租人可以请求减少租金或者不支付租金。第三人主张权利的,承租人应当及时通知出租人。若承租人没有“及时通知”出租人,只会让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即继续支付租金,但又不能对租赁物使用、收益)。
点此查看答案
第2题
[单选题]王某与甲公司签订了和田玉买卖合同。甲公司如期交付和田玉,但是未交付和田玉的品质鉴定书。王某催告甲公司交付品质鉴定书后,甲公司仍然没有交付品质鉴定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公司交付品质鉴定书的行为属于从给付义务,王某可以针对此单独提起诉讼
  • B.甲公司交付品质鉴定书的义务属于次给付义务
  • C.甲公司的行为属于给付迟延,王某能解除合同
  • D.因甲公司催告后仍不交付品质鉴定书,故王某可以不支付和田玉的价款
答案解析
答案: A
答案解析:从给付义务,是指辅助主给付义务的义务,它并不决定债的关系类型,但债权人可以就从给付义务独立诉请履行。本案中交付和田玉的品质鉴定书属于从给付义务,从给付义务未履行,不影响支付货款的主给付义务履行,选项A当选。
点此查看答案
第3题
答案解析
答案: B
答案解析: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成立要件。合同是双方法律行为,合同的成立必须基于当事人的合意,即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达成一致。本案中乙趁甲酒醉昏睡之际,抓着甲的手,在其事先拟好的房产转让合同上按上甲的指印,甲并未作出出售房屋的意思表示。因此,甲乙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由于欠缺意思表示而不成立。
点此查看答案
第4题
[单选题]根据《民法典》规定,下列关于撤销权除斥期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因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撤销权除斥期间为1年
  • B.因受胁迫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撤销权除斥期间为1年
  • C.因受欺诈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撤销权除斥期间为90日
  • D.上述撤销权除斥期间自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算
答案解析
答案: B
答案解析:

撤销权作为形成权,受除斥期间的限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1)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90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选项A、C)

(2)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1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选项B、D)

(3)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

(4)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5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点此查看答案
第5题
[不定项选择题]《民法典》第129条规定:“民事权利可以依据民事法律行为、事实行为、法律规定的事件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取得。”下列关于事实行为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事实行为的法律效果由法律直接规定
  • B.事实行为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 C.事实行为依据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相应效力
  • D.事实行为能引起民事权利的产生,但不能引起民事权利的消灭
  • E.事实行为成就时即发生法律规定的效果
答案解析
答案: A,B,E
答案解析:

选项A、C,事实行为的法律效果由法律直接规定,与行为人意思表示无关。

选项B,因事实行为的法律效果由法律直接规定,无须行为人作出意思表示,因此法律对行为主体资格并无严格要求,即完全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无行为能力人皆可实施事实行为。

选项D、E,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者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

点此查看答案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