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亏临界点息税前利润变动百分比为–100%,销量变动百分比=–100%÷4=–25%,盈亏临界点的产销量=200×(1–25%)=150(万件)。


速动比率=(800+500)÷2 000=0.65。

甲企业生产X产品,月生产能力5 000件,正常产销量4 000件,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X产品单价60元,单位变动成本36元,单位固定制造费用4元。2023年5月,现有客户愿意以55元的单价追加订货1 500件,假设原订单可部分取消。若接受该特殊订单,则企业利润会( )。
利润变动=1 500×(55-36)-(1 500-1 000)×(60-36)=16 500(元)

下列各项中,对于投资中心而言,既能全面反映其投入产出关系,又可使其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一致的考核指标有( )。
剩余收益的优点是与增加股东财富的目标一致,旨在设定部门投资的最低报酬率,防止部门利益伤害整体利益;而经济增加值旨在使经理人员赚取超过资本成本的报酬,促进股东财富最大化。因此经济增加值和剩余收益既能全面反映其投入和产出,又可反映其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一致,选项A、C正确。

甲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为优化资本结构、加强市值管理,发行债券融资200亿元用于回购普通股股票并注销。相关资料如下:
(1)公司2023年年末总资产2 000亿元,负债800亿元,优先股200亿元,普通股1 000亿元。公司负债全部为长期银行贷款,利率8%;优先股票面价值100元/股,固定股息率7%,为平价发行,分类为权益工具;普通股200亿股。预计2024年息税前利润360亿元。
(2)拟平价发行普通债券,每份票面价值1 000元,票面利率8%。如果回购普通股股票,预计平均回购价格(含交易相关费用)为12.5元/股。
(3)公司普通股β系数为1.25,预计发债回购后β系数上升至1.52。
(4)无风险利率为4%,平均风险股票报酬率为12%。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每股收益=[(360–800×8%)×(1–25%)–200×7%]÷200=1.04(元/股)
财务杠杆系数=360÷[360–800×8%–200×7%÷(1–25%)]=1.30
普通股资本成本=4%+1.25×(12%–4%)=14%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8%×(1–25%)×800÷2 000+7%×200÷2 000+14%×1 000÷2 000=10.10%
回购股票数量=200÷12.5=16(亿股)
每股收益=[(360–800×8%–200×8%)×(1–25%)–200×7%]÷(200–16)=1.07(元/股)
财务杠杆系数=360÷[360–800×8%–200×8%–200×7%÷(1–25%)]=1.38
普通股资本成本=4%+1.52×(12%–4%)=16.16%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8%×(1–25%)×1 000÷2 000+7%×200÷2 000+16.16%×800÷2 000=10.16%
应该发行债券并进行股票回购。理由:发行债券并进行股票回购后使得每股收益提高了。
不应发行债券并进行股票回购。理由:发行债券并进行股票回购后使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提高了。
财务管理的目标在于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只有在风险不变的情况下,每股收益的上升才会直接导致股东财富的上升,每股收益最大时,股东财富最大。在股东投资资本和债务价值不变时,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股东财富最大化具有同等意义,当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时,企业价值最大,也意味着股东财富最大。

甲公司是一家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项目实行审批制。2023年年末,集团投资限额尚余20 000万元,其中,债务资金限额12 000万元,股权资金限额8 000万元。甲公司共收到三家全资子公司(乙、丙、丁)分别上报的投资项目方案。相关资料如下:
(1)乙公司投资项目。
2023年年末投资9 000万元购置设备,建设期1年,2024年年末建成投产,经营期6年。根据税法相关规定,该设备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6年,净残值率10%;该设备经营期满可变现400万元。经营期内预计年营业收入4 200万元,年付现成本800万元。投资该项目预计将在经营期内使甲公司原运营项目减少年营业收入600万元、年付现成本200万元。
乙公司按目标资本结构(净负债/股东权益=2)进行项目融资。税前债务资本成本为6%。该项目可比公司的资本结构(净负债/股东权益)为4/3、普通股β系数为2.6。
(2)丙公司投资项目。
2023年年末购入固定收益证券,投资额8 000万元,尚有4年到期,票面价值9 000万元,票面利率为7%,每两年收取利息一次,按年复利计息,到期收回本金。根据税法相关规定,利息在收取时缴纳企业所得税,票面价值与购买价格之间的价差在到期收回本金时缴纳企业所得税。项目资本成本为5%。
丙公司按目标资本结构(净负债/股东权益=3)进行项目融资。
(3)丁公司投资项目。
2023年年末投资9 600万元,项目净现值1 632万元。丁公司按目标资本结构(净负债/股东权益=2)进行项目融资。
(4)无风险利率为2%,市场风险溢价为4%;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假设投资项目相互独立,均不可重置,且仅能在2023年年末投资,所有现金流量均在当年年末发生。
2023年年末现金流量=-9 000(万元)
2024年年末现金流量=0
年折旧额=9 000×(1-10%)÷6=1 350(万元)
2025~2029年每年年末现金流量=(4 200-800)×(1-25%)-(600-200)×(1-25%)+1 350×25%=2 587.50(万元)
2030年设备账面价值=9 000-1 350×6=900(万元)
2030年年末现金流量=2 587.5+400-(400-900)×25%=3 112.50(万元)
β资产=2.6÷[1+4÷3×(1-25%)]=1.3
β权益=1.3×[1+2×(1-25%)]=3.25
权益资本成本=2%+3.25×4%=15%
项目折现率=15%×1/3+6%×(1-25%)×2/3=8%
净现值=2 587.5×(P/A,8%,5)×(P/F,8%,1)+3 112.5×(P/F,8%,7)-9 000=2 381.72(万元)
现值指数=[2 587.5×(P/A,8%,5)×(P/F,8%,1)+3 112.5×(P/F,8%,7)]÷9 000=1.26
税后利息费用=[9 000×(1+7%)2-9 000]×(P/F,5%,2)×(1-25%)+[9 000×(1+7%)2-9 000]×(P/F,5%,4)×(1-25%)=1 691.78(万元)
净现值=1 691.78+[9 000-(9 000-8 000)×25%]×(P/F,5%,4)-8 000=890.41(万元)
现值指数=(890.41+8 000)÷8000=1.11
①乙公司:
投资项目所需权益资金=9 000×1÷3=3 000(万元)
投资项目所需债务资金=9 000×2÷3=6 000(万元)
②丙公司:
投资项目所需权益资金=8 000×1÷4=2 000(万元)
投资项目所需债务资金=8 000×3÷4=6 000(万元)
③丁公司:
投资项目所需权益资金=9 600×1÷3=3 200(万元)
投资项目所需债务资金=9 600×2÷3=6 400(万元)
由于债务资金限额12 000万元,股权资金限额8 000万元,可通过乙公司和丙公司项目或者只通过丁公司项目,因为乙公司和丙公司投资项目合计净现值大于丁公司投资项目净现值,因此甲公司应审批通过乙公司投资项目和丙公司投资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