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税前扣除的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是多少?为什么?
计算2023年可税前扣除的捐赠支出和结转以后年度扣除的捐赠支出。该捐赠支出最迟可结转到哪一年扣除?根据资料填报“A105070捐赠支出及纳税调整明细表”。(在表中字母栏中填写相应数额)
A105070 捐赠支出及纳税调整明细表(节选)
行次 | 项目 | 账载金额 | 以前年度结转可扣除的捐赠额 | 按税收规定计算的扣除限额 | 税收金额 | 纳税调增金额 | 纳税调减金额 | 可结转以后年度扣除的捐赠额 |
1 | 2 | 3 | 4 | 5 | 6 | 7 | ||
1 | 一、非公益性捐赠 | * | * | * | * | * | ||
2 | 二、限额扣除的公益性捐赠(4+5+6+7) | |||||||
3 | 前三年度(2020年) | * | * | * | * | * | ||
4 | 前二年度(2021年) | * | * | * | * | |||
5 | 前一年度(2022年) | * | a | * | * | * | b | |
6 | 本年(2023年) | c | * | d | e | f | * | g |
7 | 三、全额扣除的公益性捐赠 | * | * | * | * | * | ||
... | ... | |||||||
11 | 合计(1+2+7) |
①会计上按照权益法核算确认的股权投资收益 40 万元,税法上不确认收入,应纳税调减 40 万元。
②会计上按照成本法核算确认的股权投资收益60万元,税法上确认收入,但属于免税收入,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故应纳税调减 60 万元。
③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收入 50 万元,税法上属于免税收入,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故应纳税调减 50 万元。
④股权转让,税法上应确认的收益 =600-500=100(万元),会计上确认了 70 万元,故应纳税调增 30 万元。
①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 14% 的部分准予扣除。
②退休职工的费用、被辞退职工的补偿金,不属于职工福利费的开支范围。职工福利费支出扣除限额 =800×14%=112(万元)> 150-25-15=110(万元)。可税前扣除的职工福利费是 110 万元。
企业为高管缴纳的年金不得从税前扣除。
补充医疗保险扣除限额 = 工资、薪金总额 ×5%=800×5%=40(万元)< 70(万元)可税前扣除的补充医疗保险是 40 万元。
理由:按照税法相关规定,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为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费,分别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 5% 标准内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予扣除。
银行借款利息 20 万元不可以税前扣除。
理由:向银行金融企业借款发生的利息支出,2018 年 7 月 1 日后,需要取得增值税发票才能作为合规票据在税前列支,由于该业务只取得了利息结算单据、未取得发票,因此不得在税前扣除。
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 1= 销售(营业)收入 ×5‰=[3000+2000+2712÷(1+13%)+75] ×5‰=37.38(万元);扣除限额 2= 实际发生额 ×60%=30×60%=18(万元);扣除限额1>扣除限额 2。税前可以扣除的业务招待费是 18 万元。
可税前扣除的创意设计活动费用总计金额=20+20×100%=40(万元)。
理由:企业为获得创新性、创意性、突破性的产品进行创意设计活动而发生的相关费用符合税前加计扣除的规定进行税前加计扣除。
自2023年1月1 日起,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
①公益性捐赠扣除限额 =利润总额×12%=700×12%=84(万元)<待扣金额=75×(1+13%)+30=114.75(万元),因此 2023 年可税前扣除的捐赠支出是 84 万元。结转以后年度扣除的捐赠支出 =114.75-84=30.75(万元)。
②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未在当年税前扣除的部分,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扣除,但结转年限自捐赠发生年度的次年起计算最长不得超过 3 年。企业在对公益性捐赠支出计算扣除时,应先扣除以前年度结转的捐赠支出,再扣除当年发生的捐赠支出。则该捐赠支出最迟可结转到 2026 年扣除。
A105070捐赠支出及纳税调整明细表
行次 | 项目 | 账载金额 | 以前年度结转可扣除的捐赠额 | 按税收规定计算的扣除限额 | 税收金额 | 纳税调增金额 | 纳税调减金额 | 可结转以后年度扣除的捐赠额 |
1 | 2 | 3 | 4 | 5 | 6 | 7 | ||
1 | 一、非公益性捐赠 | * | * | * | * | * | ||
2 | 二、限额扣除的公益性捐赠(3+4+5+6) | |||||||
3 | 前三年度(2020年) | * | * | * | * | * | ||
4 | 前二年度(2021年) | * | * | * | * | |||
5 | 前一年度(2022年) | * | 300000 | * | * | * | 300000 | |
6 | 本年(2023年) | 847500 | * | 840000 | 840000 | 307500 | * | 307500 |
7 | 三、全额扣除的公益性捐赠 | * | * | * | * | * | ||
... | ... | |||||||
11 | 合计(1+2+7) |


关于纳税人权利的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A,纳税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决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如果纳税人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行为合法,税务机关就不得对纳税人实施行政处罚;即使纳税人的陈述或申辩不充分合理,税务机关也会向纳税人解释实施行政处罚的原因。税务机关不会因纳税人的申辩而加重处罚。选项 B,纳税人和其他税务当事人可以要求税务行政赔偿的情形主要包括:(1)纳税人在限期内已缴纳税款,税务机关未立即解除税收保全措施,使纳税人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失的;(2)税务机关滥用职权违法采取税收保全措施、 强制执行措施或者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不当,使纳税人或者纳税担保人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失的。选项 C,经核准延期办理申报、报送事项的,应当在税法规定的纳税期内按照上期实际缴纳的税额或者税务机关核定的税额预缴税款,并在核准的延期内办理税款结算。

下列符合条件的专项附加扣除,既可以由纳税人一方扣除也可以由纳税人及其配偶按规定同时分别扣除的是( )。

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中提出推进智慧税务建设的要求,下列对智慧税务要求表达不正确的是( )。

企业在支付下列劳务报酬时应采取累计预扣法适用七级累进预扣率计算预扣个人所得税款的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