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单选题](所考查知识点已在2022年教材中删除)对在一个纳税年度内月平均实际安置残疾人就业人数占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高于25%(含25%)且实际安置残疾人数(    )的单位,可减征或免征该年度城镇土地使用税。
  • A.

    15人以上(含15人)

  • B.

    10人以上(含10人)

  • C.

    5人以上(含5人)

  • D.

    20人以上(含20人)

答案解析
答案: B
答案解析:对在一个纳税年度内月平均实际安置残疾人就业人数占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高于25%(含25%)且实际安置残疾人人数高于10人(含10人)的单位,可减征或免征该年度城镇土地使用税。
立即查看答案
本题来源:2021年《财政税收》真题
点击去做题
拓展练习
第1题
[单选题](该知识点在2024年教材已修改)皮考克和魏斯曼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认为(    )。
  • A.政府活动不断扩张所带来的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B.公共收入和公共支出总是同步增长的
  • C.生产率偏低的政府部门的规模必然越来越大,其支出水平也越来越高
  • D.按经济发展的阶段来分析公共收入的增长
答案解析
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

鉴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存在,皮考克和魏斯曼提出,公共收入和公共支出总是同步增长的。

点此查看答案
第2题
[组合题]某市国税局接到群众举报,某市属工贸公司有进货不入账、企图逃税的行为,经查证,责令该公司在5日内缴纳税款。第2天该公司不但未去缴税,反而将账户上的资金转走,税务局得到消息后,便责令该公司提供纳税担保。该公司到市政府找到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向国税局做了口头纳税保证。国税局不同意,最后该公司以库存原材料做了纳税担保。
答案解析
[要求1]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纳税担保。

税务机关有根据认为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的,可以在规定的纳税期之前责令其限期缴纳应纳税款;在限期内发现纳税人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收入迹象的,可责成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

[要求2]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纳税保证。

国家机关,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作为纳税保证人。

[要求3]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税收强制执行措施。

如果担保期满后该公司不缴税,税务机关可以采取的强制执行措施是变卖公司库存材料抵缴税款。

[要求4]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税收保全措施。

如果纳税人提供不了纳税担保,税务机关还可以进一步采取税收保全措施。保全措施包括:①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冻结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②扣押、查封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

[要求5]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税收保全措施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

税务机关对单价在5 000元以内的其他生活用品不采取税收保全措施,选项B错误。纳税人在规定期限内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必须立即解除税收保全措施,选项D错误。

点此查看答案
第3题
[不定项选择题]根据财政支出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财政支出分为(    )。
  • A.消费性支出
  • B.购买性支出
  • C.转移性支出
  • D.积累性支出
  • E.补偿性支出
答案解析
答案: A,D,E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财政支出的分类。

按财政支出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分类,财政支出可以分为补偿性支出(选项E)、消费性支出(选项A)、积累性支出(选项D)。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可以将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选项B)和转移性支出(选项C)。

点此查看答案
第4题
[不定项选择题]现行印花税采用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两种,下列属于比例税率的有(    )。
  • A.0.05‰
  • B.0.3‰
  • C.0.5‰
  • D.1‰
  • E.1.5‰
答案解析
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印花税的税率。

印花税的比例税率分为四档,即0.05‰、0.3‰、0.5‰、1‰。

点此查看答案
第5题
[单选题]

下列应缴纳耕地占用税的是(    )。

  • A.

    占用耕地建筑农田水利设施

  • B.

    占用耕地修建铁路

  • C.

    公园占用耕地牧草自用

  • D.

    福利机构占用林地自用

答案解析
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耕地占用税的征税范围。

耕地占用税的征收范围包括纳税人为建房或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而占用的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耕地。耕地是指种植农业作物的土地,包括菜地、园地。

点此查看答案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